熱門搜尋:

【七嘴八舌】以書為伴

2025-11-20 04:02:06 七嘴八舌

小臻

朋友轉換環境準備搬離原本工作的地方,收拾細軟時當然要進行斷捨離,對一個念舊的人來講很頭痛,每一樣收起的東西肯定有某種意義,十數年來累積下那些具紀念意義、具收藏欣賞價值、具功能作用的物件應該不少,每一樣都蘊藏着與職業、與朋友、與同事交流相關的回憶。

其實也是人生的印記,知道有一種人很瀟灑的,書看過後可以馬上扔掉,買來的衣物、傢具用一段短時間就棄掉。總覺得除了浪費不環保外,他們當初不是覺得很喜歡才買的嗎?為何輕易就棄之呢?斷捨離做得如何的確與個人性格有關。

朋友最糾結是書籍要不要留,因為不少仍未細看,每一本書都有其閱讀價值,身為傳媒人很明白出一本書不簡單,時間、金錢、心力,很希望閒下來細看才不浪費作者一番精力。具功能性的書日後仍需要用到嗎?網上資訊發達,資料查證用AI較容易,書變得可有可無了,但萬一電腦、手機壞了,網上資料出錯找什麼考證?總括一句,喜歡藏書的人欠缺安全感。

講到藏書的習慣,上幾代的傳媒人、學者誰不是在家中及辦公室藏書,有條件的人誰家沒有書房?沒條件的總有個書柜,書是他們最親密的戰友,要補充個人智慧思考能力方面的營養,非多讀書不可,博覽群書才配得上讀書人稱號。而傳媒工作範疇層面廣泛,傳媒人涉獵知識要廣博,以書為伴是必然。

有句諺語︰「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雖然書未必為傳媒人帶來黃金屋及有顏如玉,然而他們普遍對書有種特殊偏愛,樂於以書為伴,要狠心將藏書棄掉實需經過一番掙扎。

讀小學年代我們是以「啞老師」來形容字典和工具書,遇疑問請教「啞老師」。時代進步現在我們遇疑難請教的是「AI老師」,「AI老師」可以幫你加快解決疑難的速度。然而也不能放棄以書為伴的好習慣,別忘記,「AI的腦」不等於你的腦,她有智慧不等於你有智慧,AI給答案是沒有個性化的,人人都可以向他發同一個指令,他出來的答案分別不大,所以重要關頭還是靠自己的腦去思考決策才能勝過別人。科技進步,閱讀方式已多樣化,可以不用拿着書本看,改為用耳聽,「發聲老師」陪伴你。

香港文創產業發展處就推出了「出版3.0+ 」項目,透過AI內容轉換將一本書翻譯中英版、繁簡文字版、電子書及有聲書,種類包括文學、醫學、財經、哲學、兒童正向讀物、流行文化等。特別是有聲書的技術大躍進,作者聲音的傳真度都很高。這樣就大大提升閱讀興趣,不會覺得閱讀很累。同學仔,閱讀能啟發你的智慧,千萬別放棄呀﹗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