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來論 | 你願意為港隊吶喊,更應為香港選擇

2025-11-19 15:28:17 來論

文/陳小辛

全運會香港代表團的獎牌數仍在被市民熱議。過去幾個禮拜,大家都追看賽事直播,餐廳裏、社交群組上,朋友間的話題多數都是熱議着運動員的每一次突破。從啟德體育園七人欖球賽場的歡呼到維港鐵人三項的劈波,無數香港市民自掏腰包,帶着打氣的橫幅到比賽現場,為身披「香港」戰袍的運動員吶喊助威。這份對香港在全國舞台上展現風采的熱情,真實得讓人動容。

的確,十五運會讓香港市民的「歸屬感」變得具體。當李思穎騎着單車沖過終點線,當何詩蓓在泳池裏刷新紀錄,人們看到的不只是一個人的勝利,更是香港與國家同頻共振的生動剪影。大家願意花時間、花錢為港隊加油,本質上是在乎香港的榮光,希望這座城市在更廣闊的平台上被看見。這份「在乎」不正是刻在市民心裏的「主人翁」情懷嗎?

但有意思的是,很多市民願意為一場90分鐘的比賽投入熱情,卻對決定未來四年民生走向的立法會選舉「提唔起精神」。有人說「投票太麻煩」,要查候選人資料、要抽時間去投票站;有人覺得「選誰都一樣」,政策不會因為一張票改變;還有人把選舉當成「別人的事」,覺得自己投不投影響不大。其實這種「置身事外」的心態,恰恰就不知不覺地把自己從香港的「主人翁」變成了「觀眾」。

看比賽時,我們是熱情的觀眾——為運動員的成功喝彩,為他們的失誤惋惜,卻不能決定比賽的規則,也不能左右最終的結果。但在香港的發展過程中,我們不該只做觀眾。因為立法會選舉選的是能為我們代言的「代議士」:他們會在議會裏為師生爭取更多關懷,為長者照顧體系呼籲更多資源,為打工仔推動增加小巴線路及轉乘優惠,為年青人爭取住房和生育津貼政策。你的一票,不是「可有可無的支持」,而是「決定未來的權利」,因為每一票都與你我息息相關,都在塑造着香港的未來四年。

全運會的激情總會過去,但香港的生活還要繼續。你願意花幾十元幾百元為港隊吶喊,因為你在乎香港的榮譽;那麼你更應該花幾十分鐘為香港投票,因為你在乎自己的生活。看比賽是「為香港喝彩」,投票是「為香港塑造」——觀賽讓你熱血沸騰,但投票讓你擁有話語權;觀賽是一時的感動,但投票是長久的保障。

所以香港人,請別再說「選舉和我無關」啦!你的學校、你的醫院、你的交通、你的住房,都和選舉息息相關;請別再說「我沒時間投票」,比起花幾十分鐘看比賽,花幾十分鐘為自己的未來投票,更值得;請別再說「我不懂怎麼選」,看看候選人有沒有關注你的需求,有沒有提出實在的政策,比看運動員的成績更簡單。

還記得歌神許冠傑有首歌是這樣唱的:「香港是我家,怎捨得失去她,實在極不願,移民外國做遞菜斟茶。緊緊抱着吉他,傾出這心裏話。但願籍着這番話,齊齊共你發洩一下;但願日後獅子山下,人人團結永不分化。」香港是我們共同的家,我們確實不該只做「為家喝彩的觀眾」,更該做「為家搏殺的主人」。

最後我還想說:你願意為港隊吶喊,就更應為香港選擇。12月7日的立法會選舉,香港人,請走出觀眾席,走進投票站——為你的生活,為你的未來,也為香港的明天,投出你珍貴的一票。因為你不是香港的觀眾,你是香港的主人,自己生活的主人。

(作者陳小辛博士是香港優才及專才協會政策研究委員會會長、國際資產及風險管理協會(iARMA)榮譽顧問、資深澳洲公共會計師(FIPA)、公認反洗錢師(CAMS)。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刊立場。)

責任編輯: 張斐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