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大學延伸賦能教育 科技人文雙軌並行

2025-11-19 04:53:00 香港

A1號候選人張澤松今年48歲,生於福建,在香港成長並完成基礎教育,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及後於英國倫敦帝國學院取得計算機工程博士學位。他在港中大任教2年、香港城市大學任教16年,目前任職港城大協理學務副校長兼未來學習研究院院長、香港科技創新教育聯盟主席、香港課程發展議會委員、香港團結基金顧問。他也是「一小時編程香港」發起人,多年致力推動科普,義務將科學和編程知識帶入社區,為大眾提供免費的編程工作坊。

張澤松提出「教科協作·專業傳承·保障權益·幸福同行」的理念,強調要堅守教育初心,尊重教師專業,陪伴學生成長,擁抱科技、突破框架,致力透過議會向政府建言,推動政策及資源配合,秉持 「由大學延伸,為基礎教育賦能」,推動大、中、小、幼及特殊教育的有效銜接與資源共享,建立真實可信、創新可持續的教育新生態。

在保障教師權益、守護教育初心方面,他提出建立中、小、幼及特殊學校的多元晉升機制,保障教師職業尊嚴與發展空間;削減非教學行政工作,推動制定工作時限指引,讓教師回歸教學本業;設立在職進修津貼,支持教師專業發展;積極推動政府與業界商討,設立「幼師薪級表」;推動政府在中小學設立精神健康統籌老師,與社工、教育心理學家合作,共同關注教師及學生的精神健康。

張澤松強調,要穩定教學環境,促進教育公平,當中包括積極應對縮班殺校,推動設立教師就業保障基金與學校轉型支援計劃;加強對融合教育、特殊教育的支援,減輕教師壓力,並提高社會的關注和認識;縮窄數碼與資源鴻溝,保障基層學生學習機會均等。

他又提出要推動科技創新,拓展教學新路,建議將科技融入教學,並為教師提供系統化的培訓與支援;建設校本創新實踐基地,鼓勵師生共同參與;引入無紙化辦公系統,完善人工智能(AI)輔助處理行政工作,尤其在投標、招標、通告等機械式文書工作處理方面。

張澤松亦十分重視強化教育共融,希望推動大、中、小、幼協作,落實學長院校計劃,促進資源下移;深化大灣區教育融合,建立跨境學分互認機制,支持香港與內地高校共建聯合實驗室,提升香港教育的全球影響力;以及提升大學國際競爭力,吸引人才,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

他又關注到優化資源分配,保障學生權益的問題,建議建立透明資源分配機制,堅守本地生優先原則;強化高等教育與產業結合,支持學生創業與科研成果轉化;積極推動高校開設與就業率掛鈎的本科專業,全面提升香港高校畢業生競爭力。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