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馬翠媚)在當前地緣政治與經濟格局重組之際,第一東方投資集團主席及行政總裁諸立力昨在「中國經濟運行與政策」國際論壇上指出,香港與內地在「再全球化」進程中具有獨特優勢,可以發揮橋樑作用,重點深化與東盟及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GCC)地區的夥伴關係與協作,開創共贏新局面。
倡港夥東盟海灣創共贏
諸立力分析,當前全球貿易正基於多種不同體系運行。其一是以「美國優先」政策為主導的體系;其二是堅持基於規則的多邊體系;其三則是在加密貨幣與人工智能等領域尚未形成完善規管的「混合系統」。他認為,全球企業必須靈活適應這些不同系統及政策所帶來的摩擦與干擾,不過他提醒香港與內地可在「再全球化」中發揮橋樑作用。
諸立力特別指出,內地、香港與海合會國家之間存在文化親和力,且同樣重視長期信任夥伴關係。這種經得起時間考驗的關係,在當前國際環境中尤為珍貴。他強調,這種以人為本的區域整合,有助實現共贏發展。在具體合作上,他舉例說,海灣地區正加速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急需大型工程、項目管理及專業知識,而中國在鐵路、機場等基建領域經驗豐富,香港在項目管理方面具備專長,雙方互補性強。金融領域上,香港可協助這些地區發展本土資本市場、提供創新金融及信息服務,並在區塊鏈技術應用等方面提供寶貴經驗。
諸立力強調,香港與中國內地能利用聯通世界的網絡與專業優勢,在充滿挑戰的國際環境中,協助強化全球商業聯結,共建新的多邊體系。
新的區域貿易模式正形成
同場的博科利大學歐洲政策制定研究中心主任Daniel Gros指出,當前全球貿易體系正經歷深刻重組。他觀察到,儘管美國推行保護主義,但多數國家無意效仿這種「貿易霸凌」,反而傾向遵循理性貿易規則,這為全球貿易帶來希望。
他分析,在中美貿易緊張背景下,新的區域貿易模式正在形成。以半導體產業為例,中國已將貿易流向重新定位至其他國家,反而促使歐洲與中國之間貿易活動增加。當兩個大國進行貿易戰時,世界其他經濟體反而能從中獲得比較優勢,這正是當前全球貿易格局的現實寫照。
他強調,經濟學的本質是「正和遊戲」,通過貿易能實現共贏;而地緣政治往往是「零和遊戲」。這兩種邏輯正在同時作用,若決策者無法正確理解其關係,各國都可能蒙受損失。不過他亦提到,儘管短期面臨挑戰,但多數國家認識到保護主義並非理性選擇,全球貿易在美國之外的地區仍能大致延續原有模式發展。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