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匯傑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日再度拋出「台灣有事即日本存亡危機」的驚人妄言,赤裸裸挑動台海敏感議題,企圖把日本帶回軍事冒進的老路。這種把區域和平當成選舉籌碼、利用台灣議題煽動民意的行徑,不僅暴露其政治短視,更直接衝擊中日關係的基本穩定。
中方迅速作出強硬回應。中國外交部嚴詞警告日本「不要在錯誤道路上越走越遠」,並對赴日旅遊發布安全提醒。此舉並非「示警」,而是對日本當局公然挑釁的必要反制。日本如果執意把中國視為假想敵,那麼相關後果注定要由日本自身承擔。
事實上,日方的挑釁已經開始反噬自身。旅遊市場最先感受到寒意。中國旅客長年支撐着日本觀光業的高消費結構,如今日本卻一再挑動敵意情緒。一旦中國旅客減少兩至三成,日本酒店、餐飲、零售等產業將遭受超過1.5兆日圓的直接經濟損失。這並非「中國報復」,而是市場對安全風險的自然反應。
在化妝品、高端免稅、百貨等領域,日本企業長期依賴中國消費者的購買力。如今,高市政府的一連串對華挑釁,使這些企業股價率先遭殃,下跌幅度雖然僅是開端,但象徵著市場對日本政局的深度不信任。當日本政客為了政治私利毫無節制地挑釁鄰國時,首先受傷的永遠都是日本自己的產業界。
製造業和供應鏈也面臨更深的危機。日中經貿往來牽涉龐大,有任何風吹草動,日本企業都難以獨善其身。如今北京的態度明確:不會對日本的政治冒進視若無睹。海關審查、技術檢驗、安全審查等領域只要稍作調整,足以讓日本出口成本上升、物流延遲,企業經營承受前所未有的壓力。這是日本政客欠思考的後果。
就連日本不動產市場,也開始出現明顯降溫。外資基金撤出觀望,日本酒店REIT轉趨保守,本來仰賴觀光業的資產估值動搖。一個簡單的事實擺在眼前:沒有穩定的區域環境,日本的經濟奇跡無從談起。
高市早苗把台灣問題包裝成「日本存亡危機」,其實是將日本真正推向風險深淵。以挑釁中國來換取國內政治紅利,不僅危害地區安全,更重擊日本自身利益。中國的反制只是開始,日本若繼續誤判形勢、忽視現實,那麼更大的代價還在後頭。
日本必須清楚:挑動台海不會帶來安全,只會加速自身的不安與衰退。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