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朱順傑 合肥報道)11月17日下午,合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決勝『十四五』搏出新精彩」系列首場新聞發布會,介紹「十四五」期間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成就。據悉,「十四五」以來,合肥地區生產總值從剛破萬億元(人民幣,下同)躍升至2024年的1.35萬億元,年均增長6.2%,增速居全國萬億城市第4位、長三角第2位;常住人口突破千萬,新增63.2萬人,成為長三角第四個經濟總量破萬億、人口超千萬的「雙萬」城市。合肥市發展改革委主任徐斌表示,全市已基本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地區生產總值四年跨越三個千億台階
徐斌介紹,合肥經濟總量五年間連續跨越三個千億台階,全國城市排名升至第19位;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2.7%,高於全國6.8個百分點;進出口總額達到3790.7億元,較「十三五」末增長46%,居省會城市第8位。
2025年前三季度,合肥市GDP增長5.9%,居全國萬億城市第3位、長三角萬億城市第1位;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5.2%、全國萬億城市第1;進出口增長21.8%、長三角萬億城市第1。合肥經開區、高新區綜合實力分別位列國家級經開區第7位、國家級高新區第12位,所轄四城區全部進入全國百強區,肥西、長豐躋身「千億縣」行列。
穩居國家創新型城市十強
在創新領域,合肥服務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大科學裝置總數達13個,集聚度居全國前列。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突破4%,居省會城市第2位。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突破1萬戶,增長超2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312戶,增長超4倍。合肥全球科技集群排名從第79位躍升至第39位,五年提升40位。「科大硅谷」建設提速,全域場景創新之城加速成型,並獲批全國首個國際先進技術應用推進中心。
徐斌指出,「十四五」期間,合肥市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促進「政產學研金服用」深度融合,發揮高能級國家創新平台作用,擦亮科學中心招牌,建立「跟蹤發掘—二次開發—轉化孵化—迭代應用」全鏈條成果轉化機制,構建「原始創新—應用創新—場景創新—體系創新」多層次全鏈條創新體系,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新能源汽車產量躍居全國城市首位
產業升級方面,合肥戰新產業產值佔規上工業比重穩定在56%左右,居全國前列。新能源汽車產量躍居全國城市首位,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納入國家生產力布局,光伏逆變器產量全球第一,儲能系統市佔率全球第二。未來產業中,量子產業專利數、企業數全國第一,低空經濟規模居全國前列,聚變能源商業化進程全國領先。新增產值超百億工業企業7戶、總數達20戶,規上工業企業實現「智改數轉」動態全覆蓋,獲批國家首批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製造業新型技改試點城市。
基礎設施方面,合肥高鐵通車裏程居長三角主要城市首位,軌道交通運營里程達232公里,江淮運河全線通航。城市環境方面,巢湖全湖水質穩定保持IV類,連續五年未出現大面積藍藻,合肥獲評「國際濕地城市」;PM2.5濃度持續下降,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86.1%,創監測紀錄新高。
民生支出佔比超80% 人均收入增34.2%
民生領域,合肥五年累計投入財政資金4696億元,民生支出佔比超80%。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5.6萬元,較「十三五」末增長34.2%;新增城鎮就業86.9萬人。教育、醫療資源擴容,新增中小學學位30.8萬個,5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全部開診。合肥城中村改造三年攻堅基本完成,入選全國城市更新示範城市,併入選了全國嬰幼兒照護服務示範城市及首批產教融合試點城市。
徐斌在發布會上表示,目前合肥市正抓緊推進「十五五」規劃編製,已通過線上線下渠道徵集公眾建議,將充分吸納社會期盼,謀劃新一輪高質量發展藍圖。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