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貿易發展局主辦、香港中華眼鏡製造廠商會合辦的第33屆香港國際眼鏡展圓滿舉行,今年展覽以「睛彩新視野」為主題,匯聚來自世界各地的設計師與品牌,展示多元化的眼鏡作品,從時尚潮流到專業功能,充分展現眼鏡設計的無限可能。這不僅是一個商貿交流的平台,更是創意與科技交融的舞台,讓參觀者得以窺見未來視覺生活的嶄新方向。透過展覽,業界得以分享最新技術與市場趨勢,推動香港在國際眼鏡市場上的地位。展會的成功舉辦,象徵着設計與創新精神的延續,也為大眾開啟一段「睛」彩旅程,讓眼鏡不再只是日常用品,也是時尚、文化與生活態度的象徵。●採、攝(部分)︰雨文
今年展會集齊緊貼市場趨勢——「智能科技」、「永續發展」、「樂齡健康」及「功能與設計」的最新產品,展示了業界在技術創新與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最新成果。參展商透過結合人工智能、環保物料等元素,推出多款兼具功能性與美學的產品,滿足不同市場需求,並進一步提升業界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其中,「品牌廊」網羅超過200個來自世界各地的著名品牌,涵蓋設計師眼鏡、潮流款式及高端技術產品﹔「設計師雅座及智能科技體驗區」則展示眼鏡設計師的作品及創新眼鏡科技。
從香港走向世界 設計與環保定義眼鏡新美學
為回應環境、社會及管治(ESG)概念的興起,多個眼鏡品牌陸續推出採用循環再造物料的環保眼鏡。其中,香港展商Winky International Limited展示了以可生物降解材料製成的環保太陽眼鏡及光學眼鏡系列。公司創辦人兼創意總監程永成(Kevin Ching)表示,展會特設三大標籤,其中包括「綠色方案供應商」,吸引不少買家前來攤位了解產品及公司對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環保已成為眼鏡的重要核心元素,早在2018年,Kevin便敏銳察覺到可持續時尚的趨勢,開始採用可降解板材製作眼鏡;自2023年起,品牌全線產品均使用可持續物料,連鏡托亦選用意大利環保材質。2022年,品牌更與蔡司(Carl ZEISS)達成聯名合作,推出帶有專屬標誌及配套手冊的聯名款,進一步提升品牌質感。
在產品布局方面,Kevin分享品牌的四個設計系列,以覆蓋不同人群需求。Fashion Creative系列每年推出3款設計,每款僅限量5副,是明星專屬的創意款,今年以熊貓為主題,明年則聚焦衫鈕及袖口鈕元素;Extravaganza 系列創意十足卻不浮誇,深受參與時裝周的明星及 KOL 青睞;Premium 系列緊貼潮流,打造當季熱門款式;BIG HORN plus 系列設計簡約、色彩豐富,價格親民,適合 0 至 80 歲人群佩戴。
「BIG HORN是我親自設計的品牌,每一款眼鏡都傾注了我的心思。」談及創立多年的BIG HORN,Kevin言語間滿是熱忱。自2011年品牌誕生以來,他便帶着對眼鏡設計的熱愛,開啟了一段從挫折到綻放的創業旅程。最初,Kevin計劃深耕香港與內地市場,但因新品牌缺乏認知度,加上他認為香港市場有些許「崇洋」傾向,且初期設計偏簡約,難敵國際大牌,因此遭遇諸多阻礙。「當時零售店要麼說設計普通,要麼比拚價格,我們既沒名氣又難壓低價,只能先『走出去』。」無奈之下,Kevin將目光投向歐美市場,沒想到這一轉身竟開啟了新天地。
憑藉獨特設計,BIG HORN先後斬獲意大利、美國、英國等地的國際設計獎,並吸引歐美及亞洲明星、藝人關注。「很多荷里活明星、藝術家會聯繫我們,借眼鏡拍雜誌封面、音樂 MV,甚至帶到影展、時裝周。」Kevin 自豪地說。有趣的是,在 2022 年英國之行中,當地合作方竟誤以為 BIG HORN 是英國品牌,鮮少有人知道它源自香港。如今,品牌已透過香港代理「回流」,並同步開拓內地市場。因此,從闖蕩歐美到回歸亞洲,從專注設計到踐行環保,Kevin用其品牌證明:源自香港的設計,同樣能在世界舞台綻放光彩。
眼鏡設計比賽展現新世代設計實力
為推動本地眼鏡設計多元化及國際化,香港貿發局聯同香港中華眼鏡製造廠商會舉辦「第25屆香港眼鏡設計比賽」,旨在發掘具潛力的新晉設計人才,並鼓勵業界探索創新設計與技術。今年比賽以「糅合傳統與科技」為主題,設有公開組及學生組,入圍作品於展會期間展出。
公開組冠軍作品「陪着您走」由馮偉權設計,眼鏡可透過藍牙連接智能電話,在佩戴者跌倒或發出求救訊號時自動通知家人,降低長者意外風險,並同時奪得「市場潛力大獎」。學生組冠軍則由岑翠珊的「蝶韻纖雲」獲得,作品以蝴蝶為吉祥象徵,結合紮染工藝及可拆卸設計,展現立體感與多功能性。
用3D打印技術 重塑眼鏡設計的傳統與未來
在「設計師雅座及智能科技體驗區」中,由香港眼鏡設計師Jeffrey Leung創立的「LYNNS MASK By JLX STUDIO MADE」主打3D打印眼鏡,產品融合傳統工藝與數碼科技,並以環保3D打印技術減少生產廢料,展現永續設計與個性化訂製的未來方向。Jeffrey分享道,他在眼鏡設計領域深耕二十餘年,兼具工業設計教師身份,因此以3D打印技術為筆,在傳統眼鏡行業的畫布上勾勒新圖景。
「以前眼鏡多以板材、金屬等常規材料製作,市面上款式容易撞款,設計也難有突破。」Jeffrey坦言,傳統眼鏡生產依賴模具,一個款式需開模後量產數百副,不僅限制設計靈活性,還會造成庫存壓力與環境負擔。而3D打印技術的出現,恰好為這些痛點提供了解決方案。在其產品中,既有全3D打印的整副眼鏡,也有將3D打印配件與傳統板材、金屬結合的款式,「例如金屬鏡腿搭配3D打印鏡框,或在板材眼鏡上加入3D打印花紋、鏤空設計,甚至訂製化logo,都能輕鬆實現。」
環保與訂製化,是Jeffrey堅持3D打印技術的核心原因。他選用的3D打印材料本身具備環保屬性,無需模具的生產方式能減少污染,同時降低庫存需求;更重要的是,這項技術可根據客戶喜好靈活調整設計,從表面紋路到整體款式皆可適配。「這次展會吸引了不少海外客戶,還有傳統眼鏡廠商前來洽談合作。他們雖有品牌定位和款式,但缺乏3D打印技術,而我們成熟的技術能快速幫助他們升級產品。」Jeffrey指出,傳統廠商若要涉足3D打印,需重新採購設備並組建三維設計團隊,成本與難度高,因此雙方合作能實現「1+1>2」的效果:廠商提供品牌基礎,他則注入3D打印技術,通過頭腦風暴碰撞出更貼合市場的設計。
談及未來,他充滿信心:「我相信會有更多國際品牌關注3D打印材料,並將其融入自身設計。」在他看來,3D 打印不僅是一種工藝,更是連接眼鏡「傳統形態」與「未來可能」的橋樑,正是其品牌乃至整個眼鏡行業持續向前的方向。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