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楊梓穎)由數字政策辦公室主辦、香港教育城擔任籌辦機構的「2025 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學生創新獎」頒獎典禮昨日圓滿舉行。是次比賽吸引來自小學、初中、高中、大專及高等教育學生參與,共接獲逾 420 份計劃書,反應熱烈。其中,由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科技大學學生組成的團隊憑人工智能項目「世藝創科」脫穎而出,一舉奪得「學生創新大獎」、「學生創新(大專及高等教育)金獎」及「學生創新最佳人工智能應用獎」三項大獎。
教城服務總監何仕明在頒獎禮上致辭時表示,科技教育是香港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作為是次獎項的籌辦機構,教城期望透過比賽平台,讓學生有機會以科技解決社會問題,燃點年輕一代對創新科技的熱情。何仕明指出,參賽學生不但可從專業評審及其他學校的交流中獲得寶貴經驗,亦能更深入了解創新科技在各行各業的關鍵角色,從而將所學知識付諸實踐,成為具社會責任感及國際視野的未來領袖。
參賽學生按五大主題構思及設計作品,包括「提升學習成效」、「促進身心健康」、「提升資訊素養」、「培養國家情懷」及「改善社會問題」。參賽項目涵蓋人工智能、健康醫療及社會服務等範疇,充分展現學生的創意與未來潛力。
今年「學生創新大獎」由香港中文大學學生鍾濠駿,以及香港科技大學學生李柏年及朱泳詩憑 AI 藝術學習平台「世藝創科」(ArtInSight)奪得。該作品同時獲頒「學生創新(大專及高等教育)金獎」及「學生創新最佳人工智能應用獎」。該作品為一個由人工智能驅動的一站式藝術學習平台,旨在提供個人化及互動式學習環境,協助學生在藝術鑑賞與創作兩方面深入探索。平台除可協助學生快速了解畫作的歷史背景、技法及文化內涵外,亦能即時提供創作改進建議,生成優化圖像,幫助學生持續提升藝術創作能力。
「學生創新(高中)金獎」由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二中學團隊奪得,其作品「掌握預『旗』」(Flag Master)源自學生參與學校升旗隊的經驗,發展為升旗訓練工具,協助隊員跨地域進行升旗練習,提升訓練效率及隊形協調。
小學組方面,大埔舊墟公立學校團隊憑作品「舌可夢 望/問」(Tonguemon O/Q)獲得「學生創新(小學)金獎」,利用科技促進人體健康,展現小學生以創科技術關懷社區的構思。
評審委員會主席陳重義向各得獎隊伍致以祝賀。他指出,在人工智能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學生創新最佳人工智能應用獎」的設立旨在鼓勵業界及學界探索創新方案,推動資訊及通訊科技與社會需求同步發展。
他強調,教育、科技與人才培育三者之間的緊密結合至關重要,並對學生作品的創新性及實用性表示高度讚賞,認為作品不但展現年輕一代對科技的深入理解,亦體現其以創意思維回應社會問題的能力。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