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馬曉芳)2025年6G發展大會13日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開幕,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院士現場指出,未來智能體手機配備AI眼鏡等智能體外設,使用者能以自然語言調用眼鏡上的麥克風、攝像頭、無綫短距通信等,可作為人機接口解放雙手。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GSMA)大中華區總裁斯寒表示,預計從2030年起,6G將在中國及歐洲、印度等國家和地區率先實現商用。會議期間還發布了2025年度北京6G實驗室十大進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指出,AI手機將引領智能手機換代,激活萬億元規模產業,預計2028年,全球AI手機將佔智能手機出貨量的54%。未來,具備感知、記憶、規劃能力的智能體手機搭配AI眼鏡等外設將加速普及,可解放雙手更加智能。他介紹,智能體手機具備感知、記憶、規劃和使用工具的能力,能夠自主理解並拆解複雜任務、狀態回滾、隨機應變和群智協作,實現端到端的自動化執行。未來進入手機OS+智能體時代後,iOS、Android、鴻蒙上的所有App都能被統一調度和協同運行,例如「規劃國慶假期到成都、樂山和九寨溝旅遊事宜」,系統底層就能自動調度攜程、微信/皮付寶、航旅縱橫、美團等一系列App去完成旅程、交通工具、住宿、美食、旅遊點預訂。
斯寒認為,6G是5G的漸進式升級,GSMA倡導「兩步走」戰略:先充分釋放5G潛力,築牢網絡基礎,再通過AI原生網絡、非地面網絡等技術創新,實現供需協同躍升。她預計從2030年起,6G將在中國及歐洲、印度、日韓、美國、越南等國家和地區率先實現商用;到2040年,全球6G連接數有望突破50億,佔全球總連接數的50%以上。
鄔賀銓指出,預計未來6G消費側市場仍將是主導業務,需要全新的6G終端和應用服務支撐6G發展。AI手機、智能體手機以及AI眼鏡等外設設備將是主要發展方向,AI與XR融合終端將進一步增強交互的自然性和沉浸感,有望成為6G重要驅動力。智能體工業模組、智能網聯車機模組、無人機機載通信終端、直聯衛星的移動終端也將成為終端市場的增長點。
會議期間還發布了2025年度北京6G實驗室十大進展,包括萬級規模電磁透鏡振子原型機、6G雲化通感一體基站原型、面向天地一體的車聯衛星技術攻關及試驗等。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