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平理
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城市基建與公共服務水平直接影響其國際形象與市民生活質素。香港文匯報今天刊登的獨家報道揭示,香港公廁正經歷一場「氣味及安全革命」,展現特區政府以創新科技推動公共服務升級的決心。這場變革不僅體現「以人為本」、「科技為民」的施政理念,更為香港邁向智慧城市、鞏固提升國際旅遊之都、盛事之都的地位注入新動力。
公廁作為城市文明的窗口,其環境與管理直接反映社會對民生細節的重視。食環署引入多項創新科技,從氣味治理到安全監測,展現對公共衞生與使用者體驗的高度關注。例如,落馬洲的「方艙廁所」採用獲國際獎項的生化處理污水技術,實現水資源循環與能源自足,大幅減少耗水與排污成本;白石角智能公廁通過氣味感測器實時監測異味,並結合納米臭氧氣泡技術滅菌除臭,從根源提升潔淨度。此外,ATP生物冷光儀的應用,將清潔評估時間從24小時縮短至1分鐘,實現科學化、高效化的管理。
這些技術不僅解決了公廁長期以來的異味與衞生難題,更為使用者安全築起防線。例如,在暢通易達廁所安裝的移動感應器,能及時偵測暈倒或異常狀況,通過警報系統保障弱勢群體的安全。這種對細節的關注,正是城市人文關懷的具體實踐。
目前,相關納米臭氧氣泡技術滅菌除臭技術已逐步擴展至全港130多個旅遊景點及高使用率公廁,「方艙廁所」基於其可靈活快速部署的特點,未來更可推廣至郊野及偏遠地區,實現公共服務的均衡發展。這種以科技突破地理限制的模式,不僅提升本地市民的生活品質,也為訪港旅客留下良好印象,助力香港提升旅遊之都、盛事之都的城市品牌。
當前,粵港澳三地正聯合主辦全運會,展現區域協作的強大能量。國際奧委會終身名譽主席巴赫前日(12日)訪港時指出,大灣區具備申辦奧運的潛力,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今日在電台節目回應表示,綜合粵港澳首次合辦全運會經驗,認為香港是有能力舉辦更多國際賽事,包括2036年奧運。這一願景的實現,需以完善的城市細節為基礎。公廁的「氣味及安全革命」正是香港注重軟實力建設的縮影:通過科技與管理創新,將看似微小的公共空間轉化為展示城市效率與人文關懷的舞台。
香港公廁的變革,不僅是一場技術升級,更是城市治理理念的躍升。從消除異味到保障安全,從資源循環到智能監控,每一步都印證香港對智慧城市目標的追求。未來,隨着科技應用範圍的擴大與國際盛事的籌辦,香港必能以更自信的姿態,向世界證明其作為國際都會的卓越能力與獨特魅力。萬大事從細節做起,「公廁革命」的成功,正是香港邁向更高峰的有力宣言。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