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神誕戲韻頌千秋 梨園香火敬華光

2025-11-14 09:46:32 藝術
■梨園子弟正在拜華光先師。

在香港多元文化的土壤中,華光誕是一項獨特而深具意義的傳統節慶。每年農曆九月二十八日,粵劇界及相關行業人士齊聚一堂,向華光先師敬拜,祈求平安順利。這不僅是一場宗教儀式,更是一場文化盛會,展現出梨園子弟對祖師的敬仰、對技藝的尊重,以及社群之間的凝聚力。

粵劇作為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其發展與華光信仰密不可分。華光誕成為粵劇界一年一度的重要節日,象徵着技藝的傳承與行業的尊嚴。梨園子弟常以「祖師爺賞飯吃」自謙,表示技藝得來不易,需感恩敬神。

華光,又稱華光大帝、靈官馬元帥、三眼靈光等,據傳姓馬名靈耀,天生三眼,是玉皇大帝座下的火神。相傳玉帝因凡間戲棚鑼鼓喧天,命華光下凡焚毀戲班。華光不忍生靈塗炭,反而教戲班焚香化寶,讓煙霧直上天庭,使玉帝誤以為戲棚已毀,戲班得以倖免。自此,戲班子弟奉華光為「戲神」或「祖師爺」,尊稱其為「華光師傅」。

這段傳說不僅賦予華光神聖地位,也反映出戲曲行業對火災的恐懼與祈求平安的心願。在昔日以竹木搭建的戲棚中,火災風險極高,敬拜火神華光,既是信仰,也是實際的祈福行動。

而《香花山大賀壽》作為賀誕劇目,源自明代《香山記》,劇中觀音接受眾仙祝賀,並施展「觀音十八變」,化身漁、樵、耕、讀等形象,展現粵劇排場與武術功架。演出尾聲,角色劉海灑金錢,象徵招財納福,台上台下互動熱烈,氣氛高漲。

這種劇目不常演出,僅在華光誕時呈現,既是對神明的尊重,也是對觀眾的回饋。透過演出,梨園子弟得以溫故知新,薪火相傳。

大澳華光古廟 本港唯一供奉華光先師古廟

■大澳華光古廟
■粵劇發展與華光信仰密不可分。
■劉海灑金錢一幕。

大澳華光古廟是香港唯一供奉華光先師的古廟,位於大嶼山大澳楊侯古廟路9號,深受梨園子弟與村民敬仰,2023年評為二級歷史建築。大澳華光古廟不僅是梨園子弟的精神寄託,也是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一環。每年華光誕,廟宇香火鼎盛,戲曲與信仰交織,展現出本地社群對傳統的尊重與延續。

廟宇背景與歷史

■建廟年代:可追溯至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歷史逾百年。

■重建與修葺:1973年原地重建、2000年大修、2025年完成20年來最大規模修繕。

■建築特色:廟宇規模不大,卻莊嚴古樸。廟內設有華光神像、香爐、神聯等,彰顯神威與敬意。

交通與遊覽建議:東涌乘11號巴士至大澳總站→沿棚屋步行5分鐘→見楊侯古廟右轉上山(8分鐘即達)。建議結合棚屋、天后廟、龍蝦公園一日遊。

慶祝儀式與文化意涵

香港的華光誕活動由各地社群及行業組織舉辦,其中以粵劇界的八和會館最具代表性。八和會館每年在油麻地會址及高山劇場舉行賀誕儀式,活動由農曆九月二十七日子時(即二十八日凌晨零時)開始,至二十八日子時結束。

儀式包括:

■上香拜祭與化寶 :梨園子弟在華光像前焚香、化寶,祈求演出順利、身體健康。

■演出賀誕劇 :八和會館演出《香花山大賀壽》與《仙姬送子》,前者為大型吉慶劇,動員數十位演員,展現粵劇技藝與團結精神。

■神像巡遊與安奉 :華光像由會館移至劇場,象徵神靈觀戲,並由弟子徹夜守護。

■聯歡晚宴與敬拜 :晚宴設神壇,讓同業與戲迷共同敬拜,促進交流與情誼。

這些儀式不僅是宗教活動,更是行業文化的展現。演員在神靈前獻技,既是敬神,也是自我砥礪;觀眾參與其中,則是對傳統文化的支持與認同。

(來源:《香港仔》2025年11月14日P7

責任編輯: 張岩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