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于珈琳 瀋陽報道)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一段跨越歷史與國界的對話在初冬的瀋陽莊嚴展開。11月5日,正在瀋陽大學漢語言專業就讀40餘名來自17個國家的留學生一起走進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和瀋陽二戰盟軍戰俘營舊址陳列館,在參觀遺址遺蹟與了解真實史料中感受中國抗戰歷史的厚重,以及沉浸式體會國際友人與中國人民並肩作戰的熱血歲月。走完參訪全程,來自尼日利亞的留學生維斯神色沉重,在「九一八館」的觀眾留言簿上他寫下此行感悟:「非洲大陸上,我的祖先曾遭受過相似的戰爭和苦難,中國在1931年9月18日之後遭受的苦難令人心痛。」在接受香港文匯網記者採訪時他眉頭緊蹙,「亞洲本是一個整體,很難想像同一片大陸上的國家會對另一個國家傷害到這種程度。」
歷史印記震撼心靈
此次參加「走進瀋陽抗戰記憶」活動的留學生分別來自埃塞俄比亞、貝寧、布基納法索、俄羅斯、吉布提、幾內亞、加納、喀麥隆、科特迪瓦、利比里亞、利比亞、馬里、摩洛哥、南非、尼日爾、尼日利亞、也門等17個國家,他們中的大多數均為首次了解到如此詳細的中國抗戰歷史。
「在這裏,我看到了人們曾經遭受的苦難,這裏的歷史被很好地保存下來,讓我們能真切感受和看到當時發生的一切。」參觀中,二戰盟軍戰俘營中一處狹小禁閉室的復原場景給同樣來自尼日利亞的留學生娜琪留下了深刻印象,「哪怕是輕微的過錯,比如從自己的房間走到他人房間,就可能被關進這個無法站立、只能彎腰蜷縮的小房間受罰,這樣的細節真的很令人觸動,能深刻感受到當時人們所承受的痛苦。」 在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日軍轟炸火車導致中國民眾流離失所的場景復原,讓不少留學生深感震撼。「看到很多中國民眾不得不四處尋找食物和水,淪為難民,這太令人痛心了。」尼日利亞的留學生維斯表示。
此次留學生們參觀的瀋陽二戰盟軍戰俘營舊址陳列館是二戰期間日本在本土及海外佔領地設立的18座中心戰俘營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1942年至1945年間曾關押美、英、澳等國盟軍戰俘2000餘名,既是日軍違反國際公約、虐待戰俘的歷史鐵證,更是中外人民並肩抵抗法西斯勢力的重要印記。
而在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留學生們特別參觀了《正義審判——新中國審判日本戰犯史實特展》,其中通過200餘幅歷史圖片、百餘件實物檔案,特別是日本戰犯的筆供、判決書等核心史料,系統再現了195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特別軍事法庭在瀋陽獨立行使司法主權,對45名日本戰犯進行公正審判的歷史全貌。向留學生們傳遞了「正義永遠不會缺席」的真理,展現了對人類公理和法治精神的捍衛。
喚起本國傷痛記憶
一處處真實記錄的歷史場景與史料深深震撼着留學生們,這讓他們聯想到本國曾經歷的戰亂歲月。娜琪來自尼日利亞的埃博族,她提到了本國的比夫拉戰爭:「我們的祖輩在那場戰爭中失去了生命,慘烈的戰亂對我們國家來說是一段傷痛的歷史。」她坦言,看到中國抗戰史料中人們失去生命、流離失所的記載,讓她想起了本國經歷的戰亂。
對中國歷史尤為感興趣的俄羅斯留學生吉馬,特別關注到中俄兩國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共同經歷的歷史,「在這樣的情況下,中俄兩國有着共同的歷史,我非常懂得這種感覺是什麼樣的。」在九一八博物館中看到日軍對中國人實施化武實驗的復原場景讓他久久不能釋懷,這讓他想到俄羅斯也曾有過如此的戰爭傷痛。參觀結束時,留學生們在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的留言簿前排起了長隊,他們用英語、阿拉伯語等不同語言寫下觀後感受,更祈願共同守護世界和平。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