甯漢豪:內地新區開發成功經驗 為港注入強大信心及啟發
「北部都會區是香港最鄰近廣東省的地方,用好那裏的土地,促進到產業落戶,有利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也有利香港更好為國家發展作出貢獻。」上月隨財政司司長率領的香港特區代表團完成為期三天北京城市副中心及河北雄安新區訪問行程的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內地透過「片區開發」等模式進行新區開發的成功經驗為香港北都區的發展注入強大信心及啟發,特區政府會致力讓北都區的發展速度、質素兼備,平衡發展與優質環境和生態保育,吸引產業落戶,推動城鄉共融,打造「15分鐘生活圈」等,特區政府也正進行相關顧問研究,並和鄉議局、鄉村持份者溝通,預計今年內完成報告,期望明年初推出建議,致力為香港締造宜商、宜居、宜業的現代化新都會,推動香港更好融入及服務國家發展大局。 ●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子晉
此次訪問行程考察了內地的主要新區開發經驗等。甯漢豪表示,看到於2016年至2017年拍板發展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及雄安新區至今僅花七八年,已建成大量交通基建及土地開發,速度、質素兼備,加上雄安新區的啟動區規模已達約三千多公頃,正好與香港的北都區新開發土地相當等,相關發展經驗值得借鑒。她認為,此行印證行政長官在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以「分階段開發」、「片區開發」等多元開發模式發展北都區的方向正確,猶如「定心丸」。
締造先進城市設計 感受到怡人生活
「當地開發新區時強調要平衡發展和對周邊環境及自己生態的影響,正如雄安新區致力打造成『公園中的城市』等,這證明北都區的發展不是追求最高發展密度的方向正確,而是要締造先進城市設計,讓居民、落戶企業人才能感受到怡人的生活及工作環境。」她說。
「1.5級開發」冀營造「很骨子」環境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以「1.5級開發」推動北都區發展,甯漢豪表示,即使北京城市副中心或者雄安新區的發展規模龐大,需要分很多期分階段開發,有很多地方都還未開發到,但卻不覺周圍地盤、荒地凌亂,全因當地做好了綠化,也設立了一些低矮建築作為先行展示館等,既可以讓大家「用住先」,也可以給一些訪客看看,為新開發地段營造出「很骨子」的環境,這正是「1.5級開發」希望帶來的效果。
北京城市副中心及雄安新區都致力打造「15分鐘生活圈」,即發展時要讓社區內有運動場、幼稚園、中小學、醫院及社區中心等設施,全部都在15分鐘步行範圍內,她表示,除了內地,新加坡等很多希望發展得更進步的城市都以此為目標,「所以香港在這方面是不會落後的。」
對於內地新區開發的效率驚人,甯漢豪坦言:「香港無法完全複製內地做法,但也不是沒有什麼可以做,應該盡量去找一些空間,在自身能力範圍之內推動發展提速,正如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簡化行政措施等,甚至多些提供一站式發展審批安排等,這些我們是要加把勁的。」
她表示,北都區的洪水橋新發展區片區開發計劃將於今年底前正式招標;成立由特區政府擁有、負責管理該區的產業園區公司的細節也將於今年底前出台;北都區專屬法例有望於明年初有一些相關建議,其後進行諮詢,「這些都是特區政府短期內會讓香港市民見到,承諾會做到的事。」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