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大館新展呈現人性與科技的拉扯 數字媒體重塑人類生活

2025-11-03 04:20:33 副刊
●關小《紀錄片:從國家地理到 BBC》
●黃炳《親,需要服務嗎?》
●大館藝術主管皮力(右)與大館資深策展人郭瑛。
●張移北《清晰,金黃,呼喚着》
●孫原&彭禹《難自禁》
●黃潔宜呈現作品《機器人帶我回家》
●許方華《朔望月》
●陸揚的作品在電子遊戲風格的環境中呈現。

數字媒體如何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模式?互聯網又是怎樣「毒」「藥」兼具?經兩年策劃,大館當代美術館正呈獻全景式展覽「保持在線:2008年後的藝術與中國」。展覽第一部分「保持在線:雲中遊蕩」以逾35位藝術家的約50件作品,探討科技突進對社會及藝術實踐的影響,直至2026年1月4日。第二部分「保持在線:全球供應」則將於2026年2月27日開放,直至2026年5月31日。 ●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雨竹

談及展覽策劃背景,大館藝術主管皮力、大館資深策展人郭瑛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專訪時表示,21世紀的溝通流通、媒體發展等,令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也影響到了每個人的生活,尤其是智能手機面世後。

剖析全球化時代的共同問題

展覽的一個標籤是「寄生之慾」。皮力指出,互聯網毒性和藥性兼具,它令人產生高度的依賴,甚至成癮;但同時,它也可被看作是解藥。「互聯網最大的問題是,它超出了我們的感知。」他表示,展覽談及的所有問題,可能都較為集中地在中國體現,但每個國家及地區都在全球化時代下面臨着同樣的問題,包括互聯網的管制及操控、數據安全等。

在郭瑛看來,有趣的是,互聯網正在持續發展,這也包括人們還未想像到的未來。「當這種發展反映在你生活中的時候,你就會開始懷疑一些本來很合理的東西。」她分享,就像她去年開始學車其間想到既然有人工智能駕駛,自己為何還需要學車?

而在今次展覽中,本地藝術家黃潔宜就通過作品《機器人帶我回家》探討了機械勞動代替人類雙手這件事。「我覺得她提出了對未來的隱憂。」郭瑛指出,科技和媒體從很大程度上解放了人類雙手,也讓人們的生活便捷了許多,但這種解放有可能造成將來人性的缺失。

展場還設有18歲以上觀眾才能進入的區域。郭瑛指出,人們很少關注數字媒體中潛藏的人性暗黑面。「人們可以在數字媒體中,以完全脫離現實的新身份進行交流和溝通,這解放了許多可能性和慾望。」她表示,有些內容或許有敏感性,但展覽必須談論這些部分,因為它們存在於生活中,「也是藝術應盡的一個責任。」

現於北京發展的張移北,在展廳地面的排氣口上,設置了包含四件作品的《清晰,金黃,呼喚着》。這也是本次展覽的委約作品之一。

張移北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她在構思此次作品時,想到要創作一些與建築內部元素有關的內容,而她剛好做過與水利及電力系統相關的作品。「內地很少有嵌在地面的空調,所以我就想利用這個空調做一套作品。」

她分享,人們現在多居於高層,鄰里鄰間不算熟絡,但總有一些隱藏的線能將人們聯繫起來,「比如我們用的都是同一條水管道、同一個電廠製造的同一條電線。」她希望探討人們在高速而又陌生的城市中的私密情緒或隱藏的慾望。

從自主動手到放下雙手

黃潔宜的《機器人帶我回家》包含一段由AI配音的視聽論文,毫無情緒的聲音充滿機械特點。藝術家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分享了作品的靈感來源——2023年,她有幸參觀了內蒙古一家無人駕駛公司,此公司生產帶有全方位感知系統的貨櫃車。這些貨櫃車多以編隊形式運行。

黃潔宜點明,內地現在很難僱到長途貨車司機,很多年輕一代都認為這類工作太過辛苦。而這家無人駕駛公司會僱用司機來訓練無人駕駛貨車,這引起了她的興趣。她表示,司機大多時間都不需要駕駛,因為貨車有能力應對不同情況。而司機一直將雙手放在腿上的模樣,在黃潔宜看來類似於冥想。這也引她思考:人類雙手將來會變成什麼樣子?

兒時的黃潔宜熱衷於看卡通片,也總幻想自己能駕駛機械人,而當前人們卻開始選擇放下雙手。她認為這是一個有趣的轉變。

她表示,AI的應用不是近年才發生的,「其實第一件有關AI的藝術作品出現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只不過現在應用更廣泛了,因為大家都在競爭着做超智項目。」她點明,在攝影技術發展的過程中,也曾有人認為相機的誕生會導致繪畫的滅亡,而每當時代發生轉變,都會有不同聲音湧出。她認為這是一件好事,因為這代表人們對時代變革的關注。

於機械之力中尋覓人性溫度

展覽以內地藝術家孫原和彭禹與KUKA機器人公司合作的《難自禁》作結,作品採用了先進的程式和視覺識別系統,設置有30餘個動作。其黑色手臂揮舞着大型橡膠刮刀,反覆清掃着地面的紅色液體。此作於2016年由紐約古根漢美術館委約創作,更曾在2019年的第58屆威尼斯雙年展上亮相。今次是其首度於亞洲亮相。

皮力介紹,作品的創作靈感,源於藝術家某天在工作室不停清理杯中灑出的水這一情景。機器上裝有四個AI攝像頭,用於辨別紅色液體的走向。

整件作品此次的安裝時間為兩個月。其周圍的燈光顏色也幾經推敲。「如果燈光不夠亮,地面的紅顏料就會發烏。顏料裏還要摻入果膠,以產生黏稠感。」皮力說。

兩位策展人希望通過這一物理上存在的、具有力量的機器,在展覽結尾強調:即便展覽與數字媒體及科技有關,但人類的溫度與特質仍存在其中。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