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有片)專訪|用科學搞藝術?出品人吳婧:「量子百年 藝術百年」是來自量子的禮物

2025-11-07 20:35:14 訪談

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100年前的貴族聽歌劇,看到的只有舞者與布景;100年後的我們,可以用科技讓全場觀眾同時『看見』量子疊態。」藝術表現手法翻天覆地的變化,是量子送給人類的一份禮物。而它送來的禮物遠不止於此,手機、電腦、你見過或沒見過的科技設備……它們「最原始的點」都是量子。

今年適逢量子力學誕生100周年,為讓大眾更具象化地認識它,「量子百年 藝術百年」活動將於11月8日至9日在港展開,通過學術研討、科普講座及「量子奧德賽·交響音樂劇」等一系列活動,將科學與藝術的對話別開生面地帶到市民面前。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日前對談嘉珀藝術有限公司創辦人及董事、「量子百年 藝術百年」活動出品人吳婧,看看她是如何將量子力學的抽象概念轉化為觸手可及的藝術體驗,告訴大眾「科學與藝術從不遙遠,就在我們身邊,等待被發現。」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日前對談出品人吳婧,看看她是如何將量子力學的抽象概念轉化為觸手可及的藝術體驗。(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攝)

「量子力學非遙不可及 它存在於生活裏」

「我們希望通過活動傳遞一個重要觀點——科技與文化藝術是緊密結合的;而量子力學也並非遙不可及,它就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科技產品中。」吳婧如是介紹舉辦此次活動的初衷。她提到,此前的調查發現,大眾對量子的概念感到陌生,「很多人表示自己聽說過量子,但講不出它具體是什麼」,因此,她希望以生動的形式,讓更廣泛的群體認識量子與物理的魅力,激發他們對科學的興趣。

「量子百年 藝術百年」活動將於11月8日至9日在香港城市大學展開。(受訪者供圖)
「量子百年 藝術百年」活動將於11月8日至9日在香港城市大學展開。(受訪者供圖)

為了打破「量子等於遙遠、艱澀」的刻板印象,吳婧同一班主辦人員策劃了一系列結合科學與藝術的活動,包括科學學術研討會、主題展覽、流行科學講座及工作坊等。多元的活動適宜各年齡層,「我們希望活動不只面向專業人士,也讓市民、學生參與」,吳婧說。

 

受邀參與學術與科普演講的全球頂尖物理學家包括揭示量子力學幾何內涵的Berry教授和諾獎得主Novoselov教授。(資料圖片)

「量子奧德賽·交響音樂劇」 在藝術之美中探索科學

今次科學與藝術碰撞的頂峰,或許就是119日「量子奧德賽·交響音樂劇」第二幕「赫爾格蘭的黎明」(The Dawn of Helgoland)的世界首演。吳婧介紹,這部劇的製作班底十分強勢,醫學物理教授、美國佛羅⾥達州邁阿密醫學物理精英協會總裁兼⾸席執⾏官吳曉東親自譜寫七幕歌劇,美國年輕作曲家Joshua T Rivero創作全新交響曲,屆時將由著名小提琴家及指揮梁建楓執棒,聯同4位著名歌唱家、香港樂團、香港青年樂團及合唱團,聯袂呈現一場視聽盛宴。

第二幕「赫爾格蘭的黎明」(The Dawn of Helgoland)將於今年11月9日在香港進行世界首演。(資料圖片)

吳婧透露,音樂劇講述量子力學百年發展的歷史,融合正史與詼諧情節,以音樂呈現量子科學的變遷。樂譜風格獨特,融合古典、無調性音樂與現代元素,層層遞進詮釋量子力學世界的跳躍與變幻。此外,現場加入視覺藝術元素,以擴增實景(AR)、虛擬實境(VR)等技術打造舞台效果,以視覺表演展現科學家與音樂家之間的對話。

「量子力學的概念對很多人來說很抽象、很陌生,我們希望通過音樂、視覺藝術和有趣故事,讓科學走進大眾。」吳婧說,希望音樂劇能讓觀眾透過聽覺及視覺,在享受藝術之美的狀態下探索科學。

用量子的無限可能性 帶孩子們看到更高的舞台

籌辦如此大型的跨界項目,吳婧坦言「真的很難」,從聯繫國際學者到協調藝術家、樂團及視覺團隊,每一步都需精細統籌。除了香港城市大學、香港山西總會等機構的支持外,更讓她有動力去面對重重挑戰的是年輕觀眾的熱情。「活動邀請了很多學生參與,讓我驚喜的是很多中學生非常有興趣,一聽到量子力學能和音樂結合,就迫不及待向老師報名。」吳婧說,大家的熱情令她十分欣慰,她希望能透過今次活動為港生提供多一個可能性,讓對音樂、科學有興趣的孩子多一個發展的平台。

「量子百年 藝術百年」音樂大賽。(受訪者供圖)
「量子百年 藝術百年」音樂大賽。(受訪者供圖)
「量子百年 藝術百年」音樂大賽。(受訪者供圖)

至於為何選香港作為音樂劇全球首演地?吳婧表示,香港作為國際化大都市,接軌國際與內地,包容多元文化,能快速吸收新事物並融入特色。「我們期望將『量子百年』打造成持續品牌,每年融入新科技元素,如觸控技術、沉浸式體驗等,讓活動和演出常演常新」,吳婧認為,香港是「量子百年」品牌的絕佳「第一站」,七幕音樂劇今年亮相一幕,其餘六幕未來將陸續在全球上演,而每一年香港都將是首演地。「我們希望以香港為起點,推向世界」,吳婧說。

採訪最後,吳婧特別提到今次活動邀請的學生當中,包括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童。「這些學童對音樂充滿熱情,但因資源或身體限制,接觸大型文化活動的機會不是很多」,吳婧說,「在他們知道這個活動的時候已經非常開心,爭相報名,這也是讓我非常感觸的一點」。物理與音樂的碰撞,將很多人眼中的「不可能」變為「可能」。而吳婧也希望這次科學與藝術的相遇能為大眾帶來更廣闊的認知,為孩子們帶來更多的可能性,「希望香港作為包容、國際化的大都市,能多給孩子們一些機會,讓他們可以看到更高的舞台,走上更高的舞台」。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周禹含報道;視頻攝製:福瑞士、鄔茜)

責任編輯: 何雪沫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