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施政報告提出制訂社區藥物名冊及推出社區藥房計劃,香港特區政府基層醫療署昨日公布名冊運作機制,並推出相關指引(見另稿),以配合最快明年第四季起推行的社區藥房計劃,屆時醫管局病人可便捷地獲取基層醫療藥物及專業社區藥房服務,藥物收費水平與醫管局一致。參與基層醫療健康計劃的市民亦能以共付模式取得名冊內藥物,共付金額將於明年下半年公布,政府將提供資助,確保屬市民可負擔水平兼遠低於市場價格。名冊所列藥物主要選取自醫管局藥物名冊,由醫管局統籌採購以確保其安全、療效及質量保證,更可通過共同採購降低成本,初期涵蓋逾100項藥物,未來可望涵蓋達200項至400項。醫務衞生局計劃於未來兩個月內先為東區、油尖旺、沙田及元朗的社區藥房招標,料明年第四季開展服務,目標是至2027年第四季於全港十八區均有4間至5間社區藥房。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千尋
醫務衞生局策略採購統籌處總監張偉麟昨日在記者會上介紹,社區藥物名冊將涵蓋預防性、慢性疾病管理(如糖尿病及高血壓藥物),以及治療偶發性疾病等基層醫療常用藥物。名冊設有三個層級類別,各層級藥物的納入機制、使用範圍及共付模式各有不同。
第一層為非專利藥物,涵蓋逾80%常用藥,政府將透過公開招標及報價選定供應商,按藥物配發期收費,每次配藥收取固定費用。第二層涵蓋部分專利藥物及指定藥物類別,供應商將經邀請報價選出,按實際用量計價,售價預計低於市場價但高於醫管局採購價。第三層為特別藥物類別,將視乎服務發展及市民需求調整,待首兩層運作成熟後再納入。
張偉麟補充,名冊初期以「慢病共治計劃」藥物清單為基礎,涵蓋逾100項藥物,日後會根據需求逐步擴展至200項至400項,具體價格將於明年下半年公布,預料價格遠低於市場水平。
設「社區」及「院舍」兩服務模式
社區藥房計劃設有「社區」及「院舍」兩種服務模式。社區方面,符合參與藥物重配服務的醫管局家庭醫學門診的病人在下次覆診前,會由參與計劃的社區藥房分期配發指定藥物,無須往返醫院領藥。參與基層醫療健康計劃,例如「慢病共治計劃」的病人,診症後可由家庭醫生直接提供藥物,或選擇持處方到社區藥房配藥。張偉麟指出,現時病人往往因覆診間隔長、一次過領取大量藥物而造成存放困難及浪費,「透過社區藥房,病人可每次重配約8星期藥物以改善用藥管理,同時亦有助監察病人服藥情況。」
他續說,院舍病人多患慢性病,需同時服用多種藥物,院舍往往儲存大量藥物並每日派發,程序繁複且易出錯,因此計劃的院舍為居住於安老及殘疾院舍的醫管局病人定期配發藥物。社區藥房會透過其供應商取得藥物,預先包裝每名院友每日所需藥物並定期配發,藥物以帶條形碼包裝送達,院舍配合電腦系統派藥,可準確識別病人、藥物種類及劑量,提升派藥準確性並減輕院舍工作負擔。
社區藥房亦會提供多項增值服務,包括針對社區的戒煙輔導、藥物管理及慢性疾病管理等;對院舍則提供藥物諮詢及輔導、藥物整合、協助建立藥物派發系統及員工培訓等支援。張偉麟表示,增值服務需用戶自費選購,未列入政府資助範圍,但鼓勵藥房積極參與,以補充基層醫療服務不足。
未來兩個月內招標
政府將於未來兩個月展開首輪招標,涵蓋東區、油尖旺、沙田及元朗,預計6個月內確定中標藥房,明年底投入服務。院舍方面則分別於明年第一季及第四季招標,每階段選出兩三間藥房參與,首批藥房預計2027年第一季啟用。張偉麟表示,每間藥房可服務多間院舍,覆蓋數百至數千名院友。
張偉麟提到,要成為社區藥房必須屬持牌藥房且有註冊藥劑師人員;對電腦系統、支援流程及環境方面亦有一定要求,包括需設有大型雪櫃等。社區藥房必須在電腦系統保留按醫生處方提供藥物的紀錄,以及透過醫管局的系統訂購社區藥物,藉此防止藥物被非法轉售,相信有足夠監察力。
推行計劃時序
2025年
10月:落實社區藥物名冊機制,專家小組討論及制訂藥物名冊,醫管局進行籌備及落實採購協議和招標程序等
11月至12月:在東區、油尖旺、沙田及元朗4區進行首階段招標工作
2026年
第二季:在6區進行第二階段招標工作
第四季:首階段招標的4區中標藥房開展社區藥房服務;同時在另8區進行第三階段招標工作
2027年
第二季:第二階段6區中標的社區藥房開展服務
第四季:第三階段8區中標的社區藥房開展服務
資料來源:醫務衞生局基層醫療署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明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