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坊間目前雖有眾多大語言模型,不過,模型對粵語的理解與生成能力仍未被充分評測,加上粵語語料相對稀缺,自動化構建高質量評測數據依然是研究難點,因此,香港中文大學宣布推出全球首個專為粵語而設的動態評測平台及生態系統CLEVA-Cantonese,通過提供公平、持續演進、具參考價值的基準評估,揭示各類大語言模型對粵語的支援程度,並為研究人員及開發者提供具參考價值的分析,加速粵語大語言模型的優化及實際應用。 ●香港文匯報記者 高鈺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姬文風)國家「十五五」規劃建議中,明確提出全面實施「人工智能+」行動,香港特別行政區必須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全力追上發展創科與新質生產力的時代列車。為此,香港科技大學跨學科學院聯同媒體智能研究中心昨日舉辦「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與文化共創高端論壇」,匯聚超過30位政府官員、學者、傳媒界、商界和文化界專家等,共同探討生成式人工智能(AI)的治理框架與文化共創路徑。
香港特區政府律政司司長林定國在論壇上強調,特區政府將與各持份者緊密溝通,以建立促進人工智能(AI)發展的法律框架,在不違反法治前提下,靈活應對AI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
律政司設小組協調審查法例
他表示,AI的可信度、問責的重要性及相關的衍生議題,包括版權、內容準確性、AI抄襲,以及AI作品對兒童的影響等。為善用AI的優勢,他強調特區政府有責任帶領審查相關法例,以提供便利且可控的法律環境來促進AI發展。律政司將成立跨部門工作小組,協調審查相關法例,以推動AI更廣泛的應用。
香港特區政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表示,在釋放AI巨大潛力的同時,也要平衡其潛在風險。特區政府致力推動良好的AI治理,同步促進產業進步,並制定《人工智能道德框架》與《數據治理原則》,確保AI發展兼具效能與責任。此外,最新發布的《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及應用指引》,針對數據洩露和虛假資訊等關鍵風險,提出了清晰、務實且可操作的建議。
同日,港科大舉行媒體智能研究中心成立儀式,其核心方向涵蓋人機互動、數字治理與素養、文化與創意智能、可解釋與可問責系統,及情感與認知計算等領域。研究團隊匯聚來自工程、計算機科學、商業、政策、人文與社會科學等多個學科的頂尖學者,並與世界一流大學的研究人員緊密合作,希望將創新學術研究和政策、治理與實際應用結合,以推動AI創新應用。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