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探討香港於「十五五」發展方向:功能拓展經濟升級國際化再定位

2025-10-31 04:17:32 財經論壇

龐溟 經濟學博士、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亞洲環球學人

筆者認為,在國家五年規劃的宏觀敘事中,香港始終佔據着特殊而關鍵的位置,不僅承載着國家對外開放的橋樑功能,也在國家治理體系中體現「一國兩制」的制度創新。對比國家「十四五」規劃與「十五五」規劃建議中關於香港的表述,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央對香港定位的戰略演進:從制度重塑到功能拓展,從政治穩定到經濟升級,從區域協同到國際化再定位。

實現「由治及興」 治理效能提升

在香港社會恢復穩定、國家治理體系日益成熟的背景下,「十五五」規劃建議的表述延續了「一國兩制」與「愛國者治港」的政治原則,但更加強調「依法治理效能」的提升。這種表述的變化,標誌着中央對香港治理的重心已從「止亂」轉向「善治」,不僅要確保安全,更要通過制度優化創新來提升治理能力,實現「由治及興」。這種治理效能的提升,不僅是政策和政治層面的要求,更是經濟發展和解決社會結構性問題的必要條件,是吸引國際資本、推進產業升級、推動社會發展的基礎與保證。

「十五五」規劃建議進一步拓展和「開闢新賽道」,強調「發揮港澳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並特別提出「支持港澳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這一表述延續了「十四五」時期的功能定位,更在人才戰略上做出更高層面的、提綱挈領的部署。

人才戰略上有更高層面提綱挈領

結合「十五五」規劃建議關於「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發展」的表述,筆者認為,在全球人才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香港要保持國際競爭力,未來發展必須強化規劃銜接、政策協同、資源統籌、評價聯動,在制度、環境、政策等方面形成對高端人才的強吸引力。這種戰略轉向,意味着香港未來的發展必將突破傳統的增長方式和要素利用模式,更為重視引育世界優秀人才,促進科技創新、教育支持和人才集聚的良性互動,努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教育中心、科學中心、人才中心。

在區域協同方面,「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高質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並點名深圳前海、珠海橫琴、廣州南沙、深港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這一階段的重點是打通香港與內地的制度壁壘,推動人流、物流、資金流的高效流動,實現「同內地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十五五」規劃建議則進一步提出「鞏固提升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動力源作用」,將大灣區定位為國家區域協調發展的核心引擎之一。這種表述的變化,反映出中央對大灣區的戰略期待已從「建設」轉向「引領」,香港作為其中的重要節點,其功能將更加多元、角色將更加主動、作用將更加積極。

國際化目標從「中介」升級到「樞紐」

在國際化功能方面,「十四五」規劃強調「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體現了中央對香港軟實力建設的重視。而「十五五」規劃建議則進一步提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並強調「服務國家發展大局」。這種表述的遞進,意味着香港不僅要在文化交流中發揮作用,更要在科技創新、制度開放、國際合作等領域承擔更大責任,在「雙循環」格局下發揮「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門戶作用。香港的國際化角色,正在從「窗口」向「平台」轉變,從「中介」向「樞紐」升級。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