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特稿】四中全會後首訪 中國元首外交落子亞太意義重大

2025-10-30 04:50:08 內地

深秋時節,全球政經議程紛紛校準至年度「APEC時間」。10月30日至11月1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開啟二十屆四中全會後的首訪,應邀赴韓國慶州出席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並對韓國進行國事訪問。

當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的暗流攪動世界經濟之時,作為全球經濟主要增長引擎的亞太地區,能否在壓力下續寫「亞太奇跡」,已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

去年在秘魯利馬,習近平以「三個始終」道出「亞太奇跡」的密碼—始終致力於維護地區和平穩定,始終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和開放的區域主義,始終順應經濟全球化大勢、堅持互利共贏和相互成就。

如今,在韓國擁有千年繁榮歷史的古城慶州,東道主將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主題設定為「我們構築的可持續明天—連接、創新、繁榮」。當地媒體評論指出,相關議題設置表明東道主對區域經濟復甦和加強地區合作的明確呼籲。

「地瓜」妙喻中國和亞太關係

「與其他地區衝突頻發相比,亞太地區的和平發展環境彌足珍貴。」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董向榮分析稱,加強亞太團結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對區域成員乃至全球和平與繁榮都有重要意義。

亞太,是中國安身立命之所,亦是發展繁榮之基。長期以來,中國經濟發展一直同亞太區域合作進程相融相伴。習近平曾以「地瓜」為喻,闡述中國和亞太的關係:「地瓜的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但它的塊莖始終長在根基位置。」

中國是亞太經濟合作動力源

2013年以來,習近平出席或主持歷次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從提出樹立「亞太命運共同體意識」,到描繪「亞太夢想」,再到勾畫「開放融通的亞太合作格局」,持續為亞太發展發出「中國聲音」。

當前,中國是眾多亞太經濟體的主要貿易夥伴和地區產業鏈供應鏈的重要節點。就在前不久,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十五五」規劃建議,對中國未來5年乃至更長一個時期的發展作出頂層設計,「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明確寫入規劃建議。

「作為亞太地區重要成員,中國是區域經濟合作的動力源和推進器。」中國外交學院戰略與和平研究中心主任蘇浩指出,隨着制度型開放不斷擴大,中國將以自身新發展為亞太提供新機遇,進一步推動區域開放型經濟發展。 ●中新社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