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重陽節,不少孝子賢孫都攜帶祭品香燭到墳場拜祭先人。雖然有市民觀察到近年拜祭人潮似乎不及往年,但亦有不少人認為,每年春秋二祭能對先人表達敬意,值得堅持。今年的另一特點,是市民掃墓的同時也特別注意防蚊,其中鑽石山墳場由於早前區內發生本港首宗基孔肯雅熱本地個案,食環署特設防蚊站,免費提供多支蚊怕水予掃墓的市民使用。●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芷珊
昨日,香港文匯報記者上午10時許到鑽石山公共運輸交匯處直擊,現場約有50名市民排隊等候小巴前往金塔墳場及靈灰安置所,當中不少市民攜帶豐富祭品和香燭候車,亦有職員在站頭維持秩序,人流一度打蛇餅。
市民感慨傳統節日未受重視
葉女士與兩名親戚一行三人則選擇步行約20分鐘陡峭階梯上山,祭品以鮮花、肉類和生果為主,花費約400元。葉女士說,離開鑽石山金塔墳場後,仍需到慈雲山慈雲閣拜祭其他先人,因此總開銷略高,「但平均一位先人僅百多元,其實都合理。」基於環保原因,他們未有焚燒紙錢,僅以點香代替,強調心意重於形式。
另一名市民馮女士亦專程前來墳場祭拜父母,「過嚟上支香」,不過沒有購買其他祭品。被問及今年重陽節的祭祖人潮,馮女士說,感覺人數較往年稀疏。
她認為與現代人心態轉變有關,年長一輩多堅持這習俗,而年輕一代則較少參與。她感慨隨着社會變遷,部分家庭逐漸輕視傳統節日,但她仍希望這份對先人的敬意能夠延續下去。
靈灰安置所入口附近,有人使用焚化爐燃燒冥鏹。李小姐表示,燒衣是出於對先人的掛念,希望他們在「另一世界」衣食無憂。她提到,今年祭品價格與往年相若,她自行挑選搭配代替購買現成的衣包,「花費約160元,現成衣包也需100多元,自行搭配只是貴少少,其實整體來說都差不多。」
另外,她也買了鳳爪排骨飯、燒賣和飲料等。儘管經濟環境逆轉,李小姐認為,祭祖傳統仍值得用心準備,「就算需要拜祭多名先人,但每年只是拜祭一兩次,都需要用心買一些祭品、食物給他們。」
周小姐與親戚一行五人到墳場,帶了4個衣包及食品香燭等,花費近千元。她強調,不應在乎價格,重點在於共同表達對先人的孝心與傳承。她亦觀察到人流較往年重陽節減少,以往山腳巴士總站水洩不通的景象已不復見,認為可能與經濟因素、個人時間安排有關,但強調祭祖終歸是心意之舉,每個家庭各有選擇。
由於區內鳳德邨早前出現首宗基孔肯雅熱本地個案,鑽石山墳場設有「防蚊站」,部分市民見有蚊怕水亦即場噴灑,食環署亦在現場掛出告示,提醒掃墓人士要清除積水、杜絕蚊患。陳女士表示,今年特別注意防蚊,「都會擔心,因為始終都是一種病,有機會關節痛很長時間。」不過,何先生則認為蚊子要叮人也無法避,就算不幸「中招」都是視乎個人抵抗力,「身體好便沒問題,新冠疫情也是這樣過。」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