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開幕式日益臨近,這場承載着粵港澳三地融合願景的盛典,正加緊進行細節打磨工作。作為十五運會開幕式的總製作人,王銳祥負責統籌整個開幕式的創意製作執行工作。從防範颱風天氣的突襲干擾,到老場館融入最新現代科技,再到協調三地文化差異實現創意融合,他帶領團隊在挑戰中不斷創新,讓諸多「不可能」變成了可視可聽可感的真實場景。
他形容,本屆全運會開幕式的自研聲光電融合以及一系列先進技術的運用,將是重大突破。一系列先進手段是通過「科技+體育+藝術」,飽滿地展現嶺南文化、港澳文化、中華文化。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敖敏輝、 帥誠 廣州報道/圖:廣州傳真
做音響設備起步的王銳祥,早在2001年便將團隊研發的音響設備運用於在家鄉廣州舉行的第九屆全國運動會。經過多年沉澱,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音響方案成功中標,國產音響設備首次登上奧運頂級舞台。之後,在廣州亞運會、成都大運會、成都世運會等大型國際賽事開幕式上,王銳祥團隊對大型賽事開幕式整個聲光電製作已經駕輕就熟。
8萬人場館享影院音效
全運會又一次來到家門口,作為中國演藝設備行業的先行者和「領頭雁」,王銳祥義不容辭。「我做音響起家,在有了初步創意方案後,我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在大灣區通過音響、燈光、舞美等最好地呈現。比如,為了增強現場感,我們研發了一套非常先進的環繞立體聲效的音響方案,力爭本屆全運會開幕式音效又達到一個新高度。」
王銳祥解釋,在影院呈現立體環繞音效比較簡單,因為物理空間本身就不大,而在8萬人體育場且是敞開空間,要呈現這種效果,在技術上非常有挑戰。不過,王銳祥團隊身經百戰,最終獲得突破。
在燈光設計上同樣顛覆傳統,製作團隊做了一套龐大的「激光+燈光」集成方案,結合威吔、網幕等視覺技術,構建出動態光影效果,將使得開幕式美感十足。「廣州的舞台演藝設備製造佔全球70%以上的份額,技術、人才、設備可謂信手拈來。不論在哪個環節,只要我們提出方向,就能夠在非常短的時間內獲得可行的具體方案或產品。」王銳祥說。
值得一提的是,通過先進聲光電技術的運用,電視觀眾和現場觀眾都能夠有極佳的視聽體驗。王銳祥介紹,開幕式引用了電影畫面的視覺和色彩元素,通過音樂、音效、AR/VR等綜合手段來呈現。考慮到電視觀眾群體更龐大,他們通過技術手段,加入一些台前幕後的花絮、旁白等,使得電視觀眾看得更直觀、完整。屆時,相信無論是現場觀眾還是電視觀眾,除了新鮮感,還會有視聽共鳴、情感共鳴。
「儀演融合」簡約不失精彩
在王銳祥看來,這種視聽和情感的雙重共鳴,除了科技溫度,更來自文化的溫度。通過技術手段,更飽滿又唯美地呈現嶺南文化、港澳文化、中華文化,是本次開幕式的一大亮點。
「郎導(總導演郎昆)曾說過,我們要在開幕式現場『造一片大海』,有大海必然有水。粵港澳是不缺水的,大家也都視水為財。我們通過技術手段,因地制宜,使得灣區之水轉化為舞台元素,既節約了成本,又彰顯嶺南水鄉的靈動與浪漫。」王銳祥說,相信水和現場聲光電結合,將呈現「天上地上皆是畫」的嶺南之美。
開幕式中的嶺南文化,還體現在粵劇、粵曲、功夫等元素上,而港澳文化則體現在粵語歌曲、流行港樂,屆時,結合新技術運用,都將有豐富、極致的表達。
王銳祥還提到,往屆全運會開幕式動輒2小時以上,而十五運會將有較大幅度的壓縮。為了簡約而又不失精彩,製作團隊把儀式和演出很好地融合起來。「我們叫『儀演融合』,這是我們團隊近年來的一個創新嘗試,雖然時間壓縮了,但各環節鋪排緊湊而又自然銜接,使得整個開幕式非常飽滿。」王銳祥說。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