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漢廸 全國人大代表 互聯網專業協會會長
10月28日,《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全文正式公布。作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方式,科學制定和接續實施五年規劃是中國創造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背後的重要支撐,已成為世界各國借鑒中國經驗的重要參考。《建議》是中國未來五年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對於我們把握國家宏觀戰略意圖和香港未來發展方向至關重要。
《建議》關於促進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的內容,尤為引人注目,在重申「一國兩制」基本方針和「愛國者治港」原則的基礎上,明確提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深化實踐 全面發力
「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這一表述與「十四五」規劃一脈相承,但並非簡單的重複,而是在新的歷史方位、國內國際發展環境以及香港自身發展階段下,對這一目標的深化、鞏固和再賦能,標誌着香港的國際創科中心建設,已從「十四五」時期的「謀篇布局」與「蓄勢待發」,進入「十五五」時期的「全面發力」與「攻堅克難」的關鍵階段。
《建議》重申這一目標,既肯定了香港過去五年的發展成效,也展現了國家支持香港發展創科的大方向不會改變,並將持續注入動力。這種政策的連續性,提供了穩定的戰略預期,是給特區政府、創科界、投資者和人才的「定心丸」,激勵進行長遠規劃與投入。
「十五五」時期的「支持」將被賦予更深層次和更緊迫的戰略內涵。這與《建議》強調的「新質生產力」和「新發展格局」等核心主題緊密相連。
《建議》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包括加強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等。在這些部署中,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不僅僅是自身的經濟多元化需求,更是國家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困境、搶佔全球科技競爭制高點的重要支撐。香港擁有與國際接軌的科研環境,能夠吸引全球頂尖人才和創新資源,開展前沿探索和原始創新。香港應當憑藉自身優勢,服務國家發展所需,在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領域發揮「先鋒隊」的作用。
同時,香港未來應更聚焦於能帶來顛覆性變革、引領產業升級的領域,包括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科技、新材料等,要形成真正具有市場競爭力和產業帶動力的「新質生產力」,推動香港乃至整個國家的產業向全球價值鏈高端攀升。
「雙循環」賦能創科升級
香港的優勢在於「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角色。在「十五五」時期,香港的國際創科中心建設,要成為國內大循環與國際大循環相互促進的重要支點,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貢獻獨特力量。一方面,要努力引導國際先進的科技成果、資本和人才通過香港進入內地大市場;另一方面,要幫助內地的創新產品、技術和服務通過香港走向世界。這意味着需要進一步暢通創新要素跨境流動的路徑,在河套合作區等平台以及未來的北都區建設中進行更深層次的制度創新,實現「軟硬聯通」的優化升級,使香港成為驅動國家與全球創新體系高效協同、價值倍增的核心引擎。
綜上所述,《建議》提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是在國家邁向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中的一次關鍵的戰略再定位和行動再動員。這代表着香港的創科事業已經與國家命運緊密地綑綁在一起,機遇空前,責任也空前。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的路徑也必然需要升級,應從過去偏重「硬件投入」和「政策支持」,轉向更深層次的「深度協同」和「生態融合」。
未來五年將是檢驗香港能否真正抓住歷史機遇、成功實現經濟轉型,並為國家發展作出獨特貢獻的決定性時期。這要求香港社會凝聚最大共識,特區政府展現超凡魄力,更需要與內地,特別是大灣區兄弟城市更加緊密協作。這樣,香港才能不負國家所託,真正崛起為引領未來的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