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鍾台文」論史明向 闡釋兩岸統一「七個更好」

2025-10-30 04:13:47 評論

王貞威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政治所所長

10月26日至28日,新華社連續發表三篇署名「鍾台文」的權威文章,在兩岸引起熱烈討論。在台灣光復80周年之際,這三篇權威文章清晰闡釋台灣問題的產生、演變的歷史脈絡,也明確指出台灣問題的解決路徑,更充分全面講解兩岸統一後的諸多利好。背後的意涵和信號值得島內各界好好解讀,作出順應歷史潮流的正確選擇。

台灣問題的歷史和法理事實

文章引用大量文獻和歷史事實,清晰表明台灣自古以來是中國一部分的歷史事實。「考古學證明,台灣先住民是從大陸遷徙去的」,這一論斷得到大量生命科學和考古科學的證實。在一萬年前的冰河時期,一些大陸人群通過台灣海峽陸橋遷徙至台灣本島,台灣海峽發現了很多本屬於陸地的生物化石,就是明證。2021年廈門大學王傳超教授帶領團隊在《自然》發表論文,首次公布了台灣島內古代人群的DNA數據,揭示台灣2,000年至3,000年前的古人,與大陸壯侗語人群保持着緊密的遺傳聯繫。這一重要發現有力證明了台灣的南島語族起源於中國大陸。最新的考古發現有力駁斥賴清德所謂台灣自古是「獨立生態系」的荒謬論調。文章還通過1937年開展全民族抗戰以來的重大歷史事實和台灣回歸的一系列國際法文件,尤其是日本簽署《日本投降條款》,承諾「忠誠履行波茨坦公告各項規定之義務」等,清晰展示台灣光復的歷史脈絡。台灣光復、重回祖國懷抱,是全民族抗戰的重大歷史成果,也是二戰後國際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

兩岸必然統一的歷史大勢

文章對於如何解決台灣問題提出了明確路徑。一是由兩岸中國人自己解決,文章指出「只要不分裂國家,只要認同兩岸都是中國人、一家人,兩岸雙方完全可以坐下來對話溝通,化解矛盾」,這就對島內的各種政治勢力發出強烈信號:只要認同兩岸一家親的民族情感,接受「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可以就兩岸關係發展和未來走向的重大問題進行交流對話,如果抗拒歷史大勢,終將成為民族罪人,並被釘上歷史的恥辱柱。同時明確了兩岸關係是中國的家務事,中國人完全有能力解決,不需要他國插手,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涉。

二是再次明確在民族復興的進程中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思路。「台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產生,必將隨着民族復興而解決」。台灣被迫割讓給日本就是因為中華民族積貧積弱,沒有跟上世界現代化轉型發展的潮流。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中國式現代化是實現民族復興的根本途徑,也必將為實現國家完全統一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和現實條件。中國式現代化將為台灣同胞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為台灣經濟轉型和突破發展瓶頸提供重大機遇。

兩岸統一後的重大利好

文章充分闡釋了祖國完全統一後,對台灣社會和民眾帶來的巨大利好。這是在2000年5月廈門大學陳孔立教授在《人民日報》發表《和平統一的十大好處》之後由官方機構發表的權威系統論述。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在紀念台灣光復80周年大會上提出「七個更好」——從經濟民生、安全保障、對外交往、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提出了統一後對台灣同胞帶來的全方位利好。港澳實施「一國兩制」後的巨大變化和實現的穩定繁榮,以及台灣同胞到祖國大陸參與現代化實踐的成果案例,必將增強台灣島內對統一的認同感和支持度。

「台獨」不可能、美國靠不住、統一有好處。愈早認識到這三句話的深刻內涵,就愈有利於增進台灣民眾的根本福祉。台灣光復80周年是一個重大契機,希望能促進台灣各界充分討論和深刻了解祖國必將統一的歷史大勢。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