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公民把脈】以史實立德 以文化養情

2025-10-30 04:09:28 教育

歷史教育是培養學生明辨性思維、國民身份認同及全球視野的重要基礎,近日,教育局開始推動優化高中兩史課程框架,筆者作為前線教師,假如學生未來能兩史並修,把歷史科、中國歷史科與必修的公民科學習融會貫通,可培養學生成為兼具家國情懷與世界視野的現代國民。

在課程目標層面,歷史科能讓學生探討人類社會共有的特質及共同面對問題的重要性;而中國歷史科聚焦重要史事的因由與演變、制度與文化的傳承與變化,並培育學生欣賞中華文化的特質與價值。

學生在學習中可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意義,尊重不同的文化與傳承,並培養理性態度審視世界的能力。而兩史教育所重視的因果分析與意見流暢表達,與公民科的學習論證方式亦見一致。

內容上,做好兩史學習亦可有助學生了解當代議題。如透過認識中國近代社會主義建設遇到的困難、調整及成就,可讓學生了解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生活的轉變與綜合國力的發展,並體會到近五十年來國家的成就得來不易。

而歷史科中「戰爭與和平」與「十九世紀中以來的國際合作」兩個單元,更可令學生理解國際關係結構與國家發展的互動。如探討中國加入世貿、進行維和行動、推動新時代特色大國外交、「一帶一路」與亞投行倡議等,可在公民科連結國家參與國際事務對於國家整體發展的影響,認識國家安全、國際組織與全球治理的重要性。

最終三科學習並進,可讓學生學習尊重多元,及培養文化自信。通過研習史料史事和理解文化內涵,令學生能以史實立德、以文化養情。如在中史科研習國家發展的歷史、民族交融的過程及歷代科技和文化成就,建立中國多元包容的文化觀及對我國文化的自信。

而歷史科中海外華人的故事,更能讓學生了解到海外華人社群如何克服重重困難,傳承中華文化及家國情懷。

筆者也建議在未來校本層面,三科教師更可結合成歷史與公民主題周,如舉辦跨科地區考察,口述歷史與社區研習,讓學生能實踐知行合一,實現高中課程優化立德樹人的目標。

●洪昭隆博士 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湯國華中學副校長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