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書聲蘭語】汶川走出地震悲情

2025-10-30 04:02:22 書聲蘭語
●劉亞春校長(右六)與我們在新北川中學校門口外牆合影。 作者供圖

廖書蘭

深秋來到四川省的綿陽市,出席石中英先生「根脈相連·愛國同心——川港讀者共話家國情懷《我愛秋風勁》讀者分享會(川北站)」,順道參觀「新北川中學」,這是汶川大地震後,中國僑聯募集海內外華人華僑、港澳台胞捐款,新建成的一座學校,取名「新北川中學」,因為北川中學在17年前的汶川地震下已成廢墟。

我們一行在秋風秋雨中,徒步走進這個地震遺址,沿途全是斷壁殘垣,所有的建築物或塌垮或傾斜,並布滿青苔和黑霉,如一座悲慘死城。這裏的時間永遠定格在2008年5月12日下午2點28分零4秒,17年了,沒有人再在這裏生活,有的是2萬多條鮮活的生命永遠被長埋於此;灰濛濛的天空,下着不大不小的秋雨,講解員的眼神裏充滿着悲情,這一幕幕的震後景狀,相信將永遠印刻在每一個人的腦海裏。

在災難面前大愛無懼,人人發輝人性中最良善的一面。當時有一位正在北川中學4樓上英語課的高一男生李勛,地震將課室地板震跌至地面,也就是原本的4樓變成地下,他自己爬了出來,並當志願者在現場幫助救援工作,但有很長的一段時間,他一閉雙眼就想起沒有逃出來的同學和老師,現在的他在「新北川中學」教書,熱愛生命。

時任長虹集團副總經理兼多媒體產業集團董事長的郭德軒,那天正在開會,突然感覺房子左右搖擺,緊接上下晃動,如此天搖地動持續了大約90多秒。他顧不了無以數計的餘震,號召男孩子於晚上9點左右前往北川救災,前後總共有200多名志願者,其中竟有冒充男孩的女孩參與救災。他們冒着山體滑坡風險,救出20多名倖存者,等到救援隊趕到,再聯合救出500多人。

劉亞春校長在餘震不斷的廢墟上,帶領大家用手挖、用鐵錘砸、用木槓撬,在救援隊沒到之前,救回了200多條生命,劉校長是最後一批撤離人員,但他的妻子和兒子卻永遠長眠在那一片廢墟之下。郭德軒見劉亞春日日滿面愁容、不會笑、拚命工作,介紹女朋友給他,後來他再婚生了一個兒子。劉校長說︰「兒子1歲多的時候,看着哥哥的照片說:『那是我!那是我!』」有個女學生王涪蓉說︰「我是試管嬰兒出生的孩子,是國家的撫恤政策,所以長大以後要當軍人報效國家。」

新北川中學的學生相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他們日日夜夜讀書,勤奮求學,感悟經歷大災難後,要更加珍惜生命,熱愛生活,過好每一天,也更加努力上進。僅2024年就有3名學生—王志遠、郭陽軍、吳牧堯以686高分被清華大學錄取,其中郭陽軍通過國家專項計劃進入清華大學能源與電子工程系。

汶川大地震後,倖存的人還是要生活下去,告別悲傷抹乾眼淚,活出豐盛人生,以告慰長眠於瓦礫下的親友。

《我愛秋風勁》不也是楊向傑帶給讀者的啟示嗎?不怕秋風肅殺,勇於面對困難,活出自己的理想人生。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