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推動醫療資源互惠 建言把握灣區機遇

2025-10-27 04:41:18 香港

「融入灣區」是林順潮4年前參與立法會的重點政綱之一。他在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香港地少人多、租金貴、醫療技術人員的人力成本較高,香港若能進一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大局,在醫療等範疇實現資源互補,將為香港市民提供更優質的醫療選擇。「現屆特區政府與立法會致力推動跨境醫療協作及通關便利化等,均有成果,既造福市民,也有利香港打造國際醫療中心。」

倡醫券通灣區 推醫療旅遊

2023年施政報告宣布推出的「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在去年及今年分別納入7間及12間大灣區內地城市醫療機構,讓合資格香港長者可使用醫療券支付指定醫療護理服務費用。林順潮表示,自己作為有關政策的倡議者、也是參與醫療機構的負責人之一,深知相關措施能讓香港病人獲得高性價比且合資格的醫療服務。另一方面,自己早前亦委託立法會秘書處對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醫療旅遊發展進行深入研究,了解到兩地不僅是東南亞醫療旅遊的主要目的地,更各自設立了特定政府機構,主導當地醫療旅遊的發展。

他認為,在確保本地醫療服務人才供應等前提下,香港很有條件發展醫療旅遊,吸引整個大灣區乃至東南亞的病人來港就醫。這不僅能提升香港的醫療服務水平,還能結合旅遊業,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談到香港的「背靠祖國、聯通世界」優勢,林順潮表示,香港自身的醫藥研究數據備受國際認可,接連整個大灣區完整的生物醫藥一條龍產業鏈,應該攜手加強合作,積極努力發展出重磅藥(即每年銷售額超過十億美元的新藥),「併船出海」。否則,近年內地已有很多藥企成功將研發授權予國際藥企,這說明內地一些機構的研究數據已受到國際認可,香港更需加緊步伐發揮自身潛力把握相關機遇。通關便利化方面,林順潮表示,蓮塘口岸的出入境人次遠超設計預期,反映兩地人文交流日益頻繁,深港兩地政府現正合作在口岸試點應用「刷臉」通關,利用人臉識別等先進技術大幅提升通關效率,促進兩地人員的自由流動和深度融合。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