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李瑩茵 河北報道)10月24日,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河北雄安新區總結代表團京津冀考察行程之際,隨團的香港大學副校長林晨圍繞高校發展分享參訪體會。他表示,此次考察中國人民大學通州校區、北京科技大學雄安校區收穫頗豐,內地新區整合政企力量發展高校、以人才支撐城市建設的經驗,為香港高校借力北部都會區發展提供重要借鑒,而解決空間瓶頸、打造國際人才高地,將是香港高校參與北部都會區建設的核心方向。
林晨指出,大學在新區建設中的核心價值,在於培養、吸引與集聚人才,「人力資本是發展的第一生產力」這一觀點,在內地新區建設中得到充分印證。他介紹,北京城市副中心與雄安新區均整合政府與市場雙重力量,在高校建設上投入大量資源,兩地單個校區規劃面積與當前香港北部都會區大學總面積相當,且人民大學通州校區已正式落成投用,「這種『規劃先行、資源集中』的模式,為香港高校發展提供了清晰範本。」
談及香港高校的基礎優勢,林晨用數據說明,過去一年,香港大學本科招生收到全球超120個國家學生的申請,最終錄取64個國家的學生,近年累計引入100多位資深教授,其中包括一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與一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彰顯香港高校強大的國際人才吸引力。
但他同時坦言,空間不足已成為香港高校進一步發展的主要瓶頸。「無論是國際學生需要的優質校園生活體驗,還是國際人才所需的實驗室及配套設施,都離不開充足空間支撐,目前的校區面積難以滿足發展需求。」
林晨強調,香港北部都會區的規劃建設,為香港大學及香港各高校提供了突破瓶頸的歷史機遇。他期望在特區政府的規劃引導下,整合政府、市場與學校三方力量,解決空間不足問題,依託北部都會區平台持續吸引國際人才,助力香港打造國際人才樞紐,為香港長遠發展注入智力動能。
責任編輯:
孫嬌嬌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