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聚焦四中全會與十五五丨專家:中國創新已從「點的突破」升級到「面的引領」

2025-10-24 07:23:43 神州
●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觀眾在體驗鴻蒙系統。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記者劉凝哲 北京報道)二十屆四中全會昨日閉幕。會議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稱「十五五」規劃建議),將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強水平大幅提高等列為「十五五」期間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賈晉京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全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搶佔科技發展制高點,不斷催生新質生產力」是二十屆四中全會的新表述,代表着中國自主創新能力已經從「點的突破」升級到「面的引領」階段。

●工作人員在第138屆廣交會科大訊飛展台操作機器人拿取物品。 新華社

二十屆四中全會公報指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歷史機遇,統籌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全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搶佔科技發展制高點,不斷催生新質生產力。要加強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發展,深入推進數字中國建設。

「不斷催生」是對新質生產力規律新認識

科技創新是近年來多個五年規劃建議的關鍵詞,較之此前,二十屆四中全會公報中關於「十五五」科技創新有諸多新論述。賈晉京認為,全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這一新表述是基於中國自主創新能力已經從「點的突破」升級到「面的引領」階段。科技發展制高點強調「搶佔」,是在全球科技競爭日趨激烈、科技對產業發展引領作用具體化背景下的新要求。新質生產力從「引領發展」到「不斷催生」是對新質生產力不斷「從0到1」生成規律的新認識。

●位於安徽合肥未來大科學城的緊湊型聚變能實驗裝置(BEST)。 資料圖片

未來五年,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歷史機遇。賈晉京認為,新一輪科技革命目前普遍有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的新特點,包括以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以腦機接口、幹細胞為代表的生物科技,以具身智能、航空航天為代表的高端裝備等領域,在數字化、6G等基礎設施變革的大背景下,可能給人類生產生活方式帶來全方位顛覆式創新。

●「十五五」規劃建議將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強水平大幅提高等列為「十五五」期間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圖為科研人員對「夸父」低雜波電流驅動系統進行調試。 資料圖片

為全球數字產業發展提供「中國範式」

值得一提的是,全會公報提出要「深入推進數字中國建設」。賈晉京認為,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智能化的基礎是數字化,未來產業的關鍵特徵就在於數字化基礎上的融合化。「這個『融合』包括不同產業的跨界融合,也包括從『局域系統』融合為『大系統』,數字化能夠推動智能化跨越式發展,為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提供重要助力」,賈晉京說,相信數字中國建設將在未來五年中加速,並為全球數字產業發展提供一個新的「中國範式」。

「十五五」與「十四五」規劃建議公報對比

目標

●十五五: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強水平大幅提高,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升,人民生活品質不斷提高,美麗中國建設取得新的重大進展,國家安全屏障更加鞏固。到二〇三五年實現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大幅躍升。

●十四五: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二〇三五年,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將大幅躍升。

實體經濟

●十五五:堅持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保持製造業合理比重,構建以先進製造業為骨幹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十四五: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科技創新

●十五五: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歷史機遇,統籌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全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搶佔科技發展制高點,不斷催生新質生產力。要加強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發展。

●十四五: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

對外開放

●十五五: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拓展國際循環,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與世界各國共享機遇、共同發展;要積極擴大自主開放。

●十四五:堅持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依託我國大市場優勢,促進國際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國家安全

●十五五: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之路,確保社會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要健全國家安全體系,加強重點領域國家安全能力建設。

●十四五:統籌發展和安全;實施國家安全戰略;加強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建設。

國防

●十五五:如期實現建軍一百年奮鬥目標,高質量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邊鬥爭、邊備戰、邊建設;要加快先進戰鬥力建設,推進軍事治理現代化,鞏固提高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

●十四五: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實現富國和強軍相統一;堅持政治建軍、改革強軍、科技強軍、人才強軍、依法治軍,加快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發展,全面加強練兵備戰,提高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戰略能力,確保二〇二七年實現建軍百年奮鬥目標。

(來源:新華社)

【文匯觀察】十六個「加快」的深意:船到中流,奮楫者先

(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玨)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十五五」規劃建議,對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期的中國發展藍圖提出頂層設計。從會後發布的公報看,「十五五」的目標排序和實施部署,充分展現中國執政黨的歷史主動和戰略決心。

全會提出「十五五」經濟社會發展五大主要目標,「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居首,這表明在全球經濟充滿不確定性的背景下,中國更重視發展的質量、韌性和可持續性,同時也有助於補足內需不足、消費動力偏弱與民生難點交織的短板。

「國防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列新增目標

特別是,科技自立自強被放在更突出位置,不僅在五大主要目標中僅次於「高質量發展」,也是全會部署的12項具體任務的第二項。全會要求「科技自立自強水平大幅提高」「搶佔科技發展制高點,不斷催生新質生產力」,凸顯在逆全球化和美西方技術霸權橫行的當下,科技自主自強已經進一步提升至事關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使其成為應對全球科技競爭、大國戰略博弈、實現民族復興的戰略基石,以保障國家發展自主性和安全性。

而在「2035年實現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大幅躍升」的目標概括表述中,「國防實力」和「國際影響力」成為新增目標,這也是在百年變局下,中國面對國際博弈加劇、地緣政治衝突頻發挑戰,展現大國硬實力和軟實力的必然選擇。

體現戰略緊迫感和推進決心

值得留意的是, 這篇公報中「加快」是高頻詞,特別是闡述未來五年任務時,共出現16處之多,超過了五年前的公報,比如「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發展」「先進戰鬥力建設」等等關鍵領域重點任務表述前,都以「加快」二字引領,充分體現了執政黨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時不我待的戰略緊迫感和推進決心。

的確,作為邁向2035現代化目標承上啟下的關鍵五年,「十五五」時期中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複雜變化,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從外部看,大國競爭加劇與地緣政治動盪交織,單邊主義、霸權主義盛行;從內部看,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存在陣痛,一些長期積累的結構性問題尚待化解。

因此,公報提出,要「勇於面對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以歷史主動精神克難關、戰風險、迎挑戰。」船到中流,奮楫者先。這次全會無疑是向全黨全國發出了總動員,凸顯中國執政黨力求以更緊迫的行動、更精準的布局,破解經濟社會發展瓶頸、在激烈大國博弈中贏得先機的歷史自覺和戰略決心。

責任編輯: 文劼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