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盈慧
今日本文見報,恰逢農曆九月初三,便想起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據說農曆初三是古代五瘟使者誕辰,不知詩人為什麼注重這日子,露似真珠襯托出弓形月的半圓美,不是李後主淒美的月如鈎,同樣是月,也真各有不同感受和意境。
弓形月有殘陽映照半江紅,想像中比起十多日前中秋的團圓月也一點不遜色,可見大自然不論是否節日,只要無風無雨時,依然出現令人欣賞的景象。
查看到枱曆那頁九月初三,原來是日霜降,霜降不是每年都排在九月初三,不知白居易暮江看到當日的月是不是恰逢霜降,照理露結為霜,他看到的必然也是真珠般明亮的弓形月吧﹗
大家可留意看看今晚水邊那個弓形月,是不是也真珠一樣明亮,有詩人看到的美景嗎?
查看「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時,網上有學者提及李後主其中一首詞《鷓鴣天》也有兩句「誰知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只是「可憐」換了「誰知」,但是該學者肯定不是出自李煜手筆,後主詞中慣說「月如鈎」,一向有他自己的月,怎會偷月換鈎,就是沒人說破,大家也一定不會相信。
不少名家詩詞當中偶見不同句子的版本,相信可能是原作者自己曾經寫過的初稿,未必一定給人改動過。
從「月」字之差,可見白李兩大唐宋詩人詞人風格真是相去如同天淵,自號樂天的白居易看自己的月:「願我如星君如月」「願抱明月而長終」永遠是那麼恬淡明亮;李後主的月卻永遠帶有淚水,腦海回首的月明中也是心頭的月如鈎。緬懷故國之後,他一直連夜半睡半醒,失眠多夢,最近翻看他45首詞,當中20首便不離夢字,夢中必然有他無形的月,而且無月不如鈎。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