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有片)五年規劃 Q&A|中國至今實施了多少個「五年規劃」?

2025-10-22 15:47:00 即時新聞

10月20日至23日,二十屆四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會議將審議《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為未來5年中國發展擘畫藍圖。

五年規劃是中國政府最重要的公共政策,中國已連續編製實施了十四個五年計劃或規劃,對推動國家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四中全會召開之際,回顧「一五」計劃至「十四五」規劃各時期的主要內容和成就,可以以史為鑒,啟迪未來,在五年規劃裏更好地讀懂中國。

「一五」時期:啟動大規模工業建設,第一批國產汽車出廠,第一架國產飛機試飛,第一座原子反應堆投入運轉。工業生產取得的巨大成就,遠遠超過舊中國一百年來所達到的水平。

「二五」至「五五」時期: 儘管受到「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影響和衝擊,經濟發展經歷重大挫折,但也集中力量辦成了一些意義非凡的大事,取得了「兩彈一星」、高產量秈型雜交水稻等一批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奠定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經濟基礎。

「五五」時期: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拉開中國改革開放的大幕。

「六五」時期:改革開放後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建設經濟特區、實施沿海開放等,國民經濟發展進入起飛階段。「國民經濟計劃」更名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開始注重推動經濟社會協調有序發展。

「七五」時期:國民經濟保持了一定的增長速度,基本上解決了溫飽問題。

「八五」時期:改革步伐進一步加快,GDP年均增長12.3%,經濟增速快,波動也較小。

「九五」時期:雖然經歷了亞洲金融危機的衝擊,中國經濟但仍保持平穩較快增長,人民生活總體達到小康水平,進入世界銀行劃分的中等偏下收入國家行列。

「十五」時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外向型經濟突飛猛進發展,工業化城鎮化步伐加快,GDP年均增長9.8%。

「十一五」時期:雖然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但GDP仍保持年均11.2%的高速增長,經濟總量躍升為世界第二,進入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

「十二五」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25%。

「十三五」時期: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但中國經濟保持了中高速增長,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達到中等偏上收入國家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

「十四五」時期:經歷了國際環境劇烈變化等多重困難挑戰衝擊,中國經濟依然穩中有進,經濟總量連續跨越110萬億元、120萬億元、130萬億元,2025年預計可達約140萬億元,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保持在30%左右。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報道 視頻製作:杜家賢)

責任編輯: 何雪沫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