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特稿】從工藝到噱頭 紫砂網銷幻象經濟破滅

2025-10-22 04:29:29 內地
●潛洛村紫砂生產合作社內工坊生產機車紫砂花盆。香港文匯報記者陳旻 攝
●2021年,「夢涵紫砂」的銷售負責人吳先生一家四口人從貴州遷來宜興潛洛村創業。香港文匯報記者陳旻 攝
●潛洛村紫砂生產合作社內商家生產的哪吒茶寵。香港文匯報記者陳旻 攝

「出水如注,斷水如刀。出!斷!出!斷!」一個銷售紫砂壺的直播間中,主播在鏡頭前將壺中裝滿了水,又蓋上蓋子,展示排水與氣密。他持壺的拇指,跟着說話的節奏,在壺蓋氣孔上反復鬆按,但那壺嘴上的水並未被完全止住。這意味着被展示的壺,氣密性並不好。主播順手抄起旁邊的榔頭,「哐啷」一下,將他剛剛還在不吝溢美、百般推薦的紫砂壺砸了個粉碎,隨後像是掃垃圾一樣,用榔頭將碎片推到枱下諸多殘骸之中,另一隻手接過助理遞上的新壺,順手按在水盆中重新裝水。「出!斷!出!斷﹗」,「哐啷」……

紫砂第一村神話終結

與丁山同位於宜興丁蜀鎮的潛洛村,因年產能千萬把「機車壺」,被稱為「中國機車紫砂壺第一村」。2000年前後,宜興當地灌漿朱泥壺連工帶料加上包裝運費成本基本在5元(人民幣,下同)左右。而在生產成本與外貿市場價格倒掛後,「這類壺也就失去了國際市場上的生存空間,只能轉為內銷,很適合直播平台上賣99元、199元包郵那種消費檔次。」宜興市陶瓷進出口有限公司紫砂業務部負責人張明強表示,潛洛村早已形成一個規模龐大的機械化製壺基地,「當下直播間銷售的低端紫砂壺,七成產品來自於這個村,而全國各地80%的廉價紫砂產品皆產自這裏。」

紫砂生產合作社為潛洛村多個紫砂市場之一,3排排樓共計138間房,擁造坯、製陶、銷售整條產業鏈。一間紫砂工作室,來自湖北十堰的女銷售坦言,貨架上的紫砂壺都是機車壺,一把壺配四個紫砂杯,「200元能搞定。」

「潛洛村以前的繁榮與現在的冷清相比,簡直是天上地下。」網約車司機對香港文匯報新聞調查部記者感嘆道,「前些年,潛洛村的店舖,甚至連車位都租不到。網上那些直播間、全國各地賣的便宜紫砂壺和杯子大都出自這裏。現在好多門店都關門了……」

網絡退貨率達七成

「夢涵紫砂」門市約十多平方的簡易屋內,靠牆立了一圈的貨架上,擺滿各式紫砂杯成品。「竹節杯是爆款產品,刻有心經與竹子兩款,批發價15元一個。」同樣來自貴州的銷售負責人吳先生指着竹節紫砂杯成品說,這幾款竹節杯既可用來喝酒,也可用於品茶,「曾是直播間裏的爆款產品。」

「竹節杯機車成型後,其他全是手工。」吳先生說,「得手工修坯,找人陶刻,入窯燒製後,還要拋光上色,有五六道工序呢。」香港文匯報新聞調查部記者點開抖音App,刷了多個紫砂直播間,都在銷售這款竹節杯,單價從19元至29元不等。吳先生說,他在為七至八個紫砂直播間供貨,只是銷量已不能同前幾年相比。

「以前直播間一天的營業額能破萬元,今年直播間也跑不動。」有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表示,目前直播間宜興紫砂的銷量已從前幾年最高峰時日銷5,000多萬元下降到了近2,500萬元,且退貨率高達七成以上,從業者也從最高峰近20萬人下降到現時的不到10萬人。業內人士就本文開頭的直播砸壺模式對香港文匯報新聞調查部說,視頻中的壺大多為廉價的注漿壺但未必存在質量問題,主播以此為噱頭引流,會以數百元價格吸引客戶下單。

曾經龐大的產業和可觀的利潤,使潛洛村聚集了大量來自蘇北、貴州、湖北、安徽等外鄉人。據2020年11月「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潛洛村常住人口約3,500多人,其中外來人口2,500多人。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