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嚴打「假學歷」 守護香港教育清譽

2025-10-22 04:23:33 評論

穆家駿 全國青聯常委 香港青年大專學生協會總幹事

使用假學歷申請入讀本港高等院校課程的事件,近月屢有發生,媒體曝光甚多,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當一紙文憑的真偽成為疑問時,受害的不僅是受騙教育機構,更是香港耗費數十年精心打造的「留學香港」金漆招牌。教育作為香港重要的軟實力與國際化象徵,其價值遠超經濟利益,更關乎城市的國際公信力。在這場真偽之戰中,加強學歷認證已不僅是技術層面的升級,更是捍衛香港教育招牌的戰略舉措。

維護人才選拔公正準則

假學歷事件頻發,對本港高校至少造成三方面衝擊。

最表層的傷害,在於學歷證書真假難辨、畢業生水平參差,將嚴重削弱整體本港高校畢業生的形象,對他們求職和事業發展構成不良影響。

比較深層的危害,則是公平性的崩塌。勤奮苦讀的學子與弄虛作假者同在求職市場競爭,扭曲了人才選拔的公正準則。

至於最具毀滅性的,則是長遠對「留學香港」品牌價值造成衝擊。香港教育之所以能吸引全球英才,不單是在我們這個國際大都會中有5所百強大學,也在於其學術嚴謹性與國際認可度的雙重保障,一旦這種信任被動搖,香港作為亞洲高等教育樞紐的地位將面臨嚴峻挑戰。

面對這一危機,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早前推出系列措施,包括引入人工智能技術,辨識學歷真偽,展現了與時俱進的治理智慧。AI系統能夠通過演算法模型,識別文件中的異常模式,檢測單用人手難以察覺的精細篡改痕跡,從而在效率與準確性上實現雙重飛躍。至於院校與警方建立的通報機制,則構築了從學術領域到執法領域的聯防網絡,顯著提高了造假行為的法律風險。

以假學歷申請入讀院校課程者,有部分並非身處香港,為執法造成一定困難。雖然如此,事件也不能不了了之。執法部門和院校將使用假學歷者記錄在案,限制他們來港求學,可以提高阻嚇性,杜絕再有人以身試法。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即將推出的數碼資歷平台,更成為革命性的解決方案,通過區塊鏈等不可篡改技術,實現學歷信息的透明可追溯,從源頭上杜絕造假可能。

讓誠實守信者獲應得回報

然而,技術升級僅是解決方案的一部分。真正擦亮「留學香港」招牌,需要構建全方位的保障體系。一方面,各院校應強化入學審核的事前防範,建立嚴格的材料審查流程,將造假企圖阻隔在校門之外。另一方面,社會各界需共同營造重視真才實學的文化氛圍,讓投機取巧者無所遁形,讓誠實守信者獲得應有回報。更重要的是,香港教育界應當回歸育人初心,以卓越的教學質量與獨特的學術體驗,培養出優秀的學生。

香港這顆東方之珠的璀璨,源於幾代人的辛勤打磨與精心呵護。在全球化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教育品牌的維護已不僅是學術機構的職責,更是整個城市的共同使命。通過技術賦能、制度創新與文化重塑的多管齊下,構建堅不可摧的學歷認證體系,我們方能守護香港學術的純潔與尊嚴,讓「留學香港」這塊金字招牌在未來歲月中持續閃耀,吸引全球英才來港,創造更大的成就。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