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內地經濟韌性強 高質量發展根基更穩

2025-10-21 04:36:42 評論

國家統計局昨天公布,前三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5.2%,比上年全年和上年同期分別加快0.2%、0.4%。即使受關稅戰等外圍不確定性因素影響,內地經濟表現仍然硬朗,在產業升級轉型、高水平對外開放、拉動內部消費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下,今年經濟走勢呈「前高後穩」的特徵,成績得來不易。在國家「十五五」規劃即將開局的關鍵節點,內地經濟再傳積極信號,為國家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奠定更堅實基礎。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將經濟增長預期目標設為5%左右,以切合穩就業、防風險、惠民生的需要。中央透過經濟增長潛力和有利條件支撐,並與中長期發展目標相銜接,全力迎難而上、奮發有為。今年一、二、三季度的GDP,增速分別為5.4%、5.2%和4.8%,與2024年類似,走勢呈「前高後穩」的特徵,充分展現我國經濟在不穩定、不確定環境下應變破局的能力與抗壓韌性。有專家預計,第四季我國GDP增速將實現5.0%至5.2%左右的較快增長,全年GDP增速有望達到5.1%左右,實現既定增長目標。

近年來,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面對外部政治、經濟全方位的挑戰,中國堅持走好自己的路,變壓力為動力。

以創新驅動實現產業升級,是內地經濟保持穩健增長的核心動力。前不久發布的《2025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首次躋身前十名。今天的中國,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人才資源總量、科技人力資源總量、研發人員總量位居世界第一,成為創新「策源地」、新技術加速落地的「催化器」,實現從「世界工廠」到「全球創新中心」的躍升。前三季度,我國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6%,規模以上裝備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達到35.9%、16.7%,數字躍升的背後,有堅守實業的汗水,更有不斷創新的智慧。

內地堅定不移落實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構建多元化市場,創造了出色的經濟成績。2018年以來,我國對東盟出口佔比由12.8%提升到16.4%,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出口佔比由38.7%提升到47.8%,且保持較快增長勢頭。這不但對沖了美國關稅霸凌所帶來的衝擊,更擴大了中國的「朋友圈」,促成更多中國品牌走向海外。今年前三季度,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336,07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0%。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和完整產業體系的優勢突出,為外貿穩定發展提供支撐。

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高質量發展與高品質生活緊密結合,為經濟穩健增長注入澎湃動力。透過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優化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管理機制,支持和鼓勵民間投資發展,拉動消費增長,釋放消費市場活力和紅利,讓群眾普遍享受美好生活。中央優化境外旅客消費體驗,實施離境退稅「即買即退」服務,「購在中國」活動有序開展,「入境流量」加快轉變為「消費增量」。這些都為經濟平穩運行保駕護航。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65,87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5%。

目前正在召開的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將審議「十五五」規劃建議。展望「十五五」時期,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相信能夠科學把握歷史方位與形勢變化,抓住時代機遇,把「十五五」規劃的目標任務和戰略舉措實施好,砥礪奮進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為全球經濟發展注入更多穩定性。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