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財評|黃偉棠: 法國陷財困 歐元區又再起風波

2025-10-21 00:38:46 財評

撰文: 黃偉棠
(寰宇天瀜投資管理行政總裁、香港都會大學客席講師、註冊會計師、特許金融分析師)

2011至2012年的歐元區債務危機由希臘引發,當時其債務佔GDP比率高達150%,隱藏赤字暴露後,債券收益率飆升,希臘10年期國債利差對德國一度超過2,000基點,迫使歐洲央行推出長期再融資操作(LTRO)以穩定市場。危機迅速波及葡萄牙、愛爾蘭、意大利、及西班牙,形成「歐豬五國(PIIGS)」困境,政治不穩與財政惡化相互加劇,導致評級連降及資本外流。

歷史似重現 債務壓力或延續

如今,法國財政挑戰與當年有驚人相似:債務佔GDP逾113%,預算赤字達5.8%,遠超歐盟3%的赤字上限。法德10年期債券利差近期升至近90基點,為2012年以來高點,反映市場對法國財政狀況的憂慮。S&P與Fitch相繼下調法國主權評級至A+,凸顯政治僵局對財政整頓的阻礙,與當年希臘因政治分裂無法推進改革的情況類似。

歷史教訓顯示,缺乏財政紀律與政治共識的經濟體,易陷入借貸成本上升與經濟增長萎縮的惡性循環。法國當前的政治碎片化,特別是馬克龍政府放棄養老金改革以換取短期穩定,進一步削弱了投資者對其長期財政可持續性的信心。

法國系統性影響遠超希臘

2011年希臘危機暴露歐元區結構性缺陷,如缺乏統一財政政策與轉移機制。相較之下,法國作為歐元區第二大經濟體,其系統性影響遠超希臘。若穆迪在本周跟進降級,或2026年預算談判因議會分裂而失敗,恐引發債券拋售潮,波及持有大量法國國債的銀行與基金,進而推高融資成本,重演2012年銀行業流動性危機。與當年不同,法國經濟規模龐大(GDP約2.8萬億歐元),無法輕易由歐盟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紓困,債務危機會引發更廣泛傳染效應,推升意大利(債佔GDP140%)及西班牙(120%)借貸成本,重燃「歐豬」危機。此外,歐元區當前低成長環境(2025年預增僅1.1%)加劇問題,疫後債務激增未獲控制,政治極化削弱改革能力。美歐貿易外部風險緊張及全球流動性收緊,會放大危機衝擊,類似2012年美國量化寬鬆縮減對歐洲增加壓力。分析認為,若法國無法穩定財政,歐元區恐陷入長期滯脹,貨幣政策空間受限將加劇困境。

「主權債務-銀行惡性循環」(sovereign-bank doomloop)模型解釋高主權債務如何削弱銀行資產負債表,因銀行持有大量國債,評級下調導致資產減值,進而收緊信貸供給,抑制經濟活動。在法國,一些國際資產管理基金若因評級要求拋售低於AA級的法國債券,可能引發市場動盪,類似2011年意大利與西班牙銀行因國債貶值面臨資本缺口的情景。此循環在歐元區尤為嚴重,因成員國無法通過貨幣貶值緩解壓力,需依賴歐洲央行購債或緊急貸款。進一步分析,法國當前面臨的結構性挑戰與2012年希臘類似:養老金改革中止削弱了財政整頓可信度,政治不確定性推高風險溢價,預計2026年經濟增長會低於1%。若不推進結構改革,法國恐陷入低增長、高債務陷阱,拖累歐元區整體穩定。

(題為編者所擬。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