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學歷保衛戰】學評局提速提效求真打假 保港升學就業公平 AI篩出假學歷 報警流程優化

2025-10-20 04:50:00 香港
●針對假學歷問題,周慶邦(中)強調學評局已作出一系列措施,加強把關,實行全面求真打假。右為祁惠玲。香港文匯報記者北山彥 攝
學評局近年處理學歷評估數量

【編者按】一紙文憑、一張證書,可說是當今世界升學進修與求職的「通行證」,部分年輕人甚至視之為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礎。隨着跨地域資訊流通,全球範圍的學歷與資歷認證面臨重大挑戰;在香港,近年亦接連發生假學歷風波,多所大學近期亦查獲數以百計的懷疑學歷造假個案。香港文匯報今日起,分別圍繞本港的學歷評估、防偽核實、認證平台等進行深入報道,結合體制與技術層面,展示相關單位如何發揮專業精神,為學歷真確性把關,守衛學歷背後對知識的追求與求真的關鍵價值。

假學歷事件引起社會高度關注,不單損害香港教育的聲譽、影響升學就業公平性,長遠更會動搖「留學香港」品牌的價值。本港各所大學已加強入學審查,而面向全港性的跨機構跨行業學歷評估,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總幹事周慶邦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為更好把關,該局作出一系列措施,包括增加人手、為員工提供專業培訓,更引入人工智能(AI)技術辨識學歷真偽,將之應用於整個評審流程的自動化處理,再與警方建立新的通報程序;另外該局亦設有中介防詐機制及即將推出數碼資歷平台(見另稿),實行提速提效全面求真打假。 ●香港文匯報記者 陸雅楠

學評局是香港專責就學術及職業資歷進行評審考核的法定機構,每年處理逾5,000宗的非本地學歷評估申請,過程中持續識別出不少虛假學歷(見表)。

人力集中於關鍵環節

就AI如何協助評估工作時,周慶邦介紹指,局方收到電子證書時,若發現顏色異常、申請書與事主的資料不一致,即反映有造假風險。曾有證書上的標誌是已停用十年的舊款,或證書的固定表述方式竟有語句錯誤,均是AI可快速識別的風險信號。AI能在專業人員深入審核前,先偵測證書內容的異常表述,標註出潛在造假個案及其風險水平,從而篩選出需重點跟進的申請,「這樣覆核效率將大幅提升,讓具備複雜專業知識的同事,集中投入於學歷分析及最終確認等關鍵環節。」

學評局總主任/評審主任(學歷評估)祁惠玲補充指,初步識別出可疑文件後,下一步要確認申請人是否曾就讀及完成課程,一般都會向當地大學或機構查詢。「若對方回覆,與提交的畢業證書明顯矛盾,例如申請人曾就讀但未畢業,我們會要求進一步確認。」

學評局會與多個持份者保持溝通、反覆核查,不會輕易下結論,「通常院校回覆時都會附上證據,取得明確答案後我們才會採取下一步行動。」

遇非官方文件限時澄清

周慶邦指出,若收到機構明確指出文件非由官方發出,該局會同時採取兩項措施:「一方面會通知申請人,如果申請人認為資料不正確,或對方的回覆有誤導,我們會給予15個工作天限期,讓申請人與相關機構聯絡澄清,並取得官方文件回覆我們。如海外機構有確切資訊指出文件可能偽造,則會同步啟動與警方的跟進程序。」學評局內高級員工完成雙重審核並確認文件屬偽造後,會準備陳述書交警方處理,並積極配合警方工作。

周慶邦表示,今年5月2日起,學評局與警方已建立更高效的合作機制,「第一,不再需要繁複報案程序,可直接電郵分區聯絡人員;第二,現行標準明確規定,若申請人在15個工作天內無法提交合理解釋及澄清資料,便會正式報警。」新機制下,近期已申報了17宗個案,「當中博士、碩士、學士乃至中學資歷均可能涉及,且申請人來自不同地區及國家。」而即使學歷屬實,但文件經篡改或偽造,學評局亦會直接報警。

為應對學歷評估申請大幅上升,周慶邦指近期新增三名人員協助處理個案,目前個人資歷評核部門的人力編制較正常水平高出至少60%至70%。除了科技輔助,專業培訓和經驗積累同樣重要,「同事需要持續接受培訓,他們不僅要識別偽造文件,還需準確判斷海外學歷相當於香港資歷架構的級別,並提出專業建議,這需要更複雜的專業判斷。」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