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評局留意到社交平台有教育中介公司質素參差,周慶邦表示學評局已建立多重防詐機制,從源頭堵截可疑資歷申請。他強調,學評局的資歷核證建基於個人誠信原則,雖容許以機構賬號代為提交申請,但會嚴格審查其背景,「目前大部分機構賬號申請來自學校,例如為教師統一辦理認證。若發現可疑,尤其曾被標記的問題中介,我們有權拒絕其開設賬號。」
周慶邦指出,局方會嚴格審查公司賬號的申請,包括核實機構性質,「例如註冊中學因資料公開透明,風險較低;若背景不明的公司必定查閱公司註冊紀錄,確保合規才會批核。」通常這類機構申請時不會自稱中介,但系統會偵測到十個申請人使用同一電郵或地址,這便可初步判斷背後實為同一操盤手,「對新申請機構,尤其資料存疑者,我們會適時制止,不讓風險蔓延。」
持續更新風險評估機制
學評局會通過內部系統對比不同申請資料,「例如五人申請時使用同一電郵或通訊地址,系統會自動標記,追查是否涉及未申報的中介操作。這方面會投放大量時間和精力進行調查,確保每宗申請真實可靠,維護評審制度的公信力。」
學評局雖未有專設黑名單,但會完整記錄所有涉虛假文書個案,並以風險為本原則分級核查,即根據歷史紀錄調整核查力度,對照過往問題個案,若有風險升溫跡象,將加強審查。為嚴防詐騙,學評局會持續更新風險評估機制。為提升公眾對虛假資歷的認知,學評局會應本地院校邀請,派員講解個人資歷評核流程及應對偽造學歷的方法,又會向中學師生介紹相關資訊,及每年參與教育及職業博覽講解防偽知識。隨着大灣區融合深化,粵港澳間聯繫日益緊密,去年學評局應澳門相關部門邀請,為當地高教界分享防偽經驗。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