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市場迎來爆發式增長。港交所(0388)公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本港ETF日均成交額達378億元,穩居全球第三大ETF市場,僅次於美國(16,863億元)及內地(3,158億元)。更值得關注的是,今年新增41隻交易所買賣產品(ETP),不僅突破歷史發行紀錄,整體資產管理規模激增至6,530億元,按年大幅增長32%,展現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強大產品創新力與市場吸引力。港交所預告,未來將積極拓展更多新產品,如個股槓桿及反向產品(L&I產品)、虛擬資產、備兌認購期權ETF等。●香港文匯報記者 周紹基
港交所早前公布今年交易所買賣產品(ETP)的市場概況。截至目前,港交所今年已迎來了41隻新的ETP,超過去年ETP發行的歷史最高紀錄。本港ETP市場的資產管理規模近年不斷上升,目前已上升至6,530億元,同比增長達到32%。而今年初至今,十大成交最活躍的ETP產品(詳見另表)之中,有9隻均為跟蹤香港市場,其中港人最熟悉的盈富基金(2800),其資產規模達1,645億元,今年至今的日均成交額達157.3億元,成為市場領頭羊。
互聯互通買賣的ETF達290隻
而由年初至今,本港交易所買賣基金(ETF)的日均成交額為378億元,在全球排名第3,第二為內地的3,158億元,第一名為美國的16,863億元。事實上,自2022年7月「ETF通」啟動,本港及內地ETF互聯互通交投持續熾熱。今年首3季,北向ETF日均成交額達32億元人民幣,按年急升142%;南向ETF日均成交額亦錄得42億港元,增幅高達128%。目前合資格作互聯互通買賣的ETF有290隻,包括273隻內地ETF及17隻香港ETF,成為跨境資金雙向流動的重要橋樑。
港交所買賣產品主管Jean-Francois Mesnard-Sense接受訪問時指出,本港ETF市場參與者結構非常多元化,推動產品需求持續演變。他亦特別提到,ETF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創新是至為重要,而香港佔據着非常有利的位置,因為本港是國際金融中心,有能力吸引全球投資者,特別是香港作為中國與全球的「超級聯繫人」,優勢明顯。
全球資本透過香港配置中國資產
本港ETP的產品不斷創新,也吸引了更多投資者「入場」。以本港的L&I產品為例,目前已增至29隻,包括11隻個股L&I產品。事實上,本港是亞太區首批推出個股L&I產品的市場。截至今年9月底止,本港L&I產品的總市值為280億元,佔整體ETP市場的4.3%。日均成交額約36億元,也佔整個ETP市場的9.5%。
Jean-Francois Mesnard-Sense透露,投資本港ETP投資者來源廣泛,除內地與本地資金外,更涵蓋北亞、東盟及歐洲市場,而提供流動性的做市商(莊家),同樣來自各地市場。以金額分類,內地資金的日均成交約40億元人民幣,370億至380億元來自本港及世界各地。他強調,香港憑藉「超級聯繫人」的獨特定位,持續吸引全球資本透過本港市場配置中國及亞太資產。
回顧近年,ETF表現非常引人注目,全球ETF市場都有所增長。他認為有兩大主因,一是利率環境改變,投資者傾向追求穩定的利息回報。二是ETP的派息頻率創新,現時大部分產品可做到每月派息,對許多投資者,特別是散戶甚具吸引力。
為提升市場效率,港交所去年曾宣布,計劃今年透過網上平台數碼化及自動化ETP實物申購及贖回機制,料有關措施可在年底前完成技術準備。展望未來,他指出,留意到投資者對特定主題的ETF有興趣,當中涉及創科、生物科技、人工智能(AI)等ETF,他形容都是突破點,港交所會繼續密切研究相關產品規劃,進一步豐富本港有關產品生態圈。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