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發揮優勢拓新網絡 貢獻「香港力量」

2025-10-20 04:45:51 評論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於過去一周先後赴美國紐約及華盛頓,出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與世界銀行集團年會,並與多個國際商會、金融機構及智庫代表深入交流。此行不僅展現了香港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姿態,更凸顯了在中美經貿關係緊張的背景下,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的獨特戰略價值。在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中,香港憑藉其獨特的優勢和積極的作為,必將在促進國際經貿合作、推動全球經濟增長方面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本次IMF與世行年會的基調,正如陳茂波所言,充滿了對全球經濟前景的深切憂慮。IMF將2025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下調至3.2%,並預期2026年進一步放緩至3.1%。高利率環境持續推升各國債務負擔,特別是部分新興經濟體面臨財政可持續性的嚴峻挑戰。與此同時,貿易保護主義升溫、供應鏈重組加劇,令全球經濟增長動能進一步受壓。在這樣的背景下,與會各方雖對未來存有疑慮,卻不約而同地表達了一個共識:中美兩大經濟體之間的關係,是全球經濟能否穩步前行的關鍵變數。中美若能緩和貿易摩擦、重建互信,將為全球企業提供更可預期的營商環境,釋放被壓抑的投資與創新活力。

香港作為「一國兩制」下的國際金融中心,既根植於中國經濟的蓬勃動能,又擁有與國際接軌的法治、金融體系與市場文化。香港不僅是資金、人才與資訊的「超級聯繫人」,更是價值與信任的「超級增值人」。許多國際企業雖有意進軍內地與亞洲市場,卻對制度差異與營商風險有所顧慮。而香港憑藉其普通法制度、自由開放的市場、資金自由流動的優勢,成為國際企業理想的「跳板」與「試驗場」。

在陳茂波訪美的同時,投資推廣署署長劉凱旋亦展開中亞訪問行程,進一步彰顯香港在拓展新興市場、深化區域合作上的主動作為。中亞地區地處亞歐大陸樞紐,資源豐富,且為「一帶一路」倡議的關鍵節點。隨着當地經濟改革深化與基建需求上升,對國際資金與專業服務的需求日益殷切。香港憑藉其領先的金融市場、成熟的法律與會計體系,以及大灣區的協同效應,完全有能力為中亞國家提供多元化的融資方案與專業支援,協助其推動可持續發展與數碼轉型。

事實上,數據已顯示雙方合作的巨大潛力。2023年,香港與中亞三國的商品貿易總額突破17億美元,年增逾五成;其中與吉爾吉斯斯坦的進出口更呈倍數增長。這不僅是貿易數字的提升,更意味着香港正逐步成為連結中亞與亞太市場的重要樞紐。未來,透過深化在金融科技、綠色金融、貿易物流等領域的合作,香港有望進一步鞏固其作為「新興市場門戶」的地位。

全球經濟雖在曲折中前行,但開放與合作仍是不可逆轉的潮流。香港必須善用「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在中美之間發揮建設性的溝通橋樑作用,同時積極拓展與東南亞、中亞、中東等新興經濟體的聯繫,才能在風高浪急的國際環境中穩住陣腳,並為區域乃至全球的互聯與繁榮貢獻更大的「香港力量」。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