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中國成立初期
「一五」至「二五」(1953-1962)
開展工業化奠基
●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建成,生產出新中國第一輛解放牌汽車。
●第一座長江大橋武漢長江大橋建成。
●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
「三五」至「五五」(1966-1980)
建立國民經濟體系
●三線建設:三線涵蓋四川、貴州、雲南、陝西等13個中西部省區,三線建設歷時三個五年計劃,共投入資金兩千多億元,參與人員多達數百萬人,幾千個建設項目先後拔地而起。攀枝花鋼鐵基地、成昆鐵路等戰略工程完工。
●科技突破: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試爆成功;1970年發射首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
改革開放時期
「六五」至「七五」(1981-1990)
改革整頓提高經濟
● 強調一切經濟工作都要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
●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全面推行,糧食產量年均增長4.9%。
● 1990年,中國基本解決民眾溫飽問題。
「八五」至「十一五」(1991-2010)
經濟持續高速增長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
●五年「計劃」正式改為「規劃」,象徵中國從以往的計劃經濟邁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變。
●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
新時代規劃
「十二五」(2011-2015)
服務業經濟佔比增
●服務業佔GDP比重在2012年首次超過第二產業,並在2014年達到48.2%,提前完成規劃目標。
●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區域合作,推動建立更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
「十三五」(2016-2020)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打贏脫貧攻堅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功全面脫貧。
●科技突破:2020年,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宣布開通,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擁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
「十四五」(2021-2025)
中國經濟持續突破
●GDP接連跨越110萬億元、120萬億元、130萬億元三個大台階,5年經濟增量預計將超35萬億元。
●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市場准入負面清單事項從2020年版的123項縮減至2025年版的106項。
●綠色轉型:構建起全球最大、發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體系,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佔比由40%提升至60%左右。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