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香港弦樂團牽手港深甬藝術家共賀國慶 香江弦音頌家國 東方之約譜華章

2025-10-20 04:16:13 副刊
●姚珏特邀林大葉執棒「弦繫家國·樂頌華章」音樂會。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左起)姚珏、嚴剛、林大葉 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東方之約·香港」音樂會昨日舉行。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寧波交響樂團團長童銘 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香港弦樂團助理樂團首席周葉瑋 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六周年,香港弦樂團於10月18日及19日一連兩晚假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上演「弦繫家國·樂頌華章」及「東方之約·香港」國慶音樂會。音樂會以中國現當代經典樂曲回溯時代征程,生動詮釋灣區文化交融的蓬勃生機,讓民眾深切感受「香江情、中國心」。香港弦樂團創辦人及藝術總監——小提琴家姚珏特邀深圳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兼首席指揮林大葉執棒,以及寧波交響樂團加盟演出。●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丁寧

「弦繫家國·樂頌華章」以「從烽火歲月到盛世華章」為敘事脈絡,精選不同時代的佳作名篇精心編排曲目,從《鐵道游擊隊》《紅色娘子軍》到《民族大團結》《在希望的田野上》,既致敬革命年代的英雄史詩,也讚頌新時代的蓬勃生機。《思鄉曲》《民族大團結》等作品則呼應了香港市民的家國情懷,彰顯「一國兩制」下文化認同的深層共鳴。壓軸登場的《人民萬歲》則通過恢弘的交響重現「開國大典」的歷史瞬間,將音樂會推向「人民至上」的情感巔峰。

「東方之約·香港」則以精選曲目描繪中華優秀文化與世界文明交融的動人篇章。上半場首先以關峽《第一交響序曲》的恢弘旋律奏出「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時代強音;何占豪、陳鋼創作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作為中國交響樂民族化里程碑的代表作,以越劇音調為基底、交響技法為支撐,通過 「草橋結拜」「樓台會」「化蝶」等樂章,詮釋中華文化的生命智慧與東方美學;下半場貝多芬《F大調第六交響曲 「田園」》則以木管模擬鳥鳴,弦樂勾勒溪流,傳遞對自然的禮讚,用五段「流動音畫」呼應「天人合一」的東方哲學思想。三部作品共同構建「激情奮鬥-文化傳承-自然和諧」的藝術脈絡,既彰顯香港中西融合的文化特質,也映照中華民族從革命建設到生態文明的發展歷程。

推進人文灣區建設

姚珏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近年來,香港特區政府持續深化愛國主義教育,我們也希望通過音樂傳播中華優秀文化與民族精神,引導年輕人感受祖國發展、強化他們對國家的認同。」她指出,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6周年,亦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首場音樂會最大的亮點就是精心編排的抗戰曲目,「通過音樂串聯起民族解放、改革開放、時代奮進的壯闊歷程,讓香港民眾、年輕人感受民族復興歷程,可以說我們為全港民眾打造了一場聽得見的國民教育課。同時,我們向香港市民免費派發慈善門票,讓不同群體都能透過音樂感受家國情懷,共享文化交融的溫暖時刻。」

近年來,粵港澳三地文藝交流日益深入,未來香港弦樂團在粵港澳文藝合作方面有何計劃?姚珏說:「粵港澳大灣區內每個城市都有獨特的文化特色,加強合作互動將進一步豐富大灣區文化生態,使香港的藝術創作與整個大灣區的觀眾形成更深的共鳴,共同推進人文灣區的建設。未來,香港弦樂團將繼續深化大灣區巡演,借助香港平台優勢,將更多具有香港特色的音樂作品帶入內地,並開展藝術教育活動,促進文化互鑒、資源共用。我們也會把體現大灣區文化、香港精神的作品帶到國際舞台。我希望凝聚文化教育界力量,培養香港青少年的家國情懷與創新精神,助力香港繁榮穩定與國家文化強國建設,讓中華優秀文化通過音樂走向世界。」

林大葉表示:「我很開心來香港和香港弦樂團及姚珏老師合作,這符合當下大灣區發展的大趨勢,未來大灣區藝術家同台合作會是必然趨勢。我們彼此非常信任、相處愉快,在藝術理念上一拍即合,在探討未來合作時碰撞出很多火花,之後會有很多在深圳和香港開展的合作項目。」林大葉續說:「作為大灣區的一員,香港既吸收了世界多元文化的精華,又保留了中華民族最本真、最純正的文化基因;而深圳則是改革開放創造的奇跡,但作為一個年輕城市,在文化方面還有許多需要吸收和學習的地方,香港就是很好的學習榜樣,未來我們會不斷緊密結合、互相學習。」

本場音樂會特邀香港各區學校的合唱團共超百名學生一同獻唱《燈火裏的中國》,林大葉表示:「《燈火裏的中國》這首歌家喻戶曉,不僅旋律動聽,歌詞也深入人心,它描繪了中華大地的繁榮景象。這是一首非常經典的曲目,把所有中國人緊緊聯繫在一起。我們希望未來在更多場合,用交響樂合唱的形式傳唱這首歌曲。」

首場音樂會由招商局慈善基金會冠名贊助。現場匯集政商學民各界人士,以及本港市民、中小學生逾1,000人,立法會議員、招商局港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嚴剛、鍾山公司董事長史先召等嘉賓皆有出席。

甬港兩地關係密切

在「東方之約·香港」開演前,寧波交響樂團團長童銘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寧波交響樂團成立於2015年,此次是寧波交響樂團成立十年以來的香港首秀。「香港文化中心不僅是香港的文化地標,更是全球各類文化藝術精品交匯的平台,在這裏表演讓我們倍感自豪與激動。這次演出是樂團成立十年來發展成果的一次檢閱,大家為此做了精心準備。」童銘說,從今年4月開始,他們就啟動了相關籌備工作,前後投入了長達半年的時間。

她表示,一直以來,寧波和香港兩地關係十分密切。「寧波與香港同為國際化港口大都市,兩地人員相親、文化相通、經濟相融。寧波有著名的『寧波幫』,許多寧波幫人士從寧波出發,到香港後發展壯大,進而走向全世界,比如包玉剛、邵逸夫和曹光彪等等,他們都是寧波人。」她提到姚珏亦是寧波人。

童銘期待未來和香港有更多的合作交流機會:「接下來,我們會邀請香港弦樂團到寧波演出,我們也計劃在後年,即香港回歸30周年的紀念慶典期間,再次登上香港文化中心的舞台。未來,我們會將更多中國故事傳播到全世界。」

香港弦樂團助理樂團首席周葉瑋則表示:「我曾經跟隨香港弦樂團到寧波演出,當時行程匆忙,但我對寧波印象深刻。寧波音樂廳的位置臨水而居,環境優美,令人感覺到這座城市濃厚的文化氣息。上次去寧波,我們帶了很多香港及廣東地區的音樂作品,包括顧嘉煇的金曲串燒,把這裏的音樂展示給了寧波觀眾。此次寧波交響樂團帶來了他們更熟悉的音樂作品,如《燈火裏的中國》和《在希望的田野上》,我認為這種音樂上的交流意義非常重大。」

周葉瑋說:「這次合作中,我感受到了林大葉的指揮和領導能力。每一個手勢都能很好地帶領我們找到大型樂團演奏時的特有音色——我當時坐在首席樂手後面,看着他的指揮,感覺就像香港的流行歌《用背脊唱情歌》裏描述的那樣,他彷彿在用『背脊』引領整個樂團。他的指揮傳達清晰、經驗豐富,跟着他演奏會十分安心。」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