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師出身的盧偉國在香港政壇出名多才多藝。除了曾在疫情下出書教烹飪,他更精通口琴、笛子、琵琶、古箏、色士風、古琴等多種樂器,多年來常在喜慶節日公開獻藝,為他的議員生涯增添獨特魅力。他在專訪中分享其音樂興趣,萌芽於童年時鄰居的包容。「小時候在家練習樂器,鄰居從不抱怨吵鬧,反而鼓勵我說,學音樂總比學壞好。」盧偉國感恩地說,正是香港這片彈丸之地的多元包容,讓他從天台玩耍的基層孩子成長為一名立法會議員。
憶起童年,盧偉國談到自己成長於九龍城舊啟德機場附近的唐樓。當時,他常跑到天台觀看飛機低空掠過,這激發他對機械工程的興趣,最終帶領他進入香港大學修讀機械工程。「香港這地方,只要有志向、肯努力,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路。」盧偉國感嘆,這份經歷讓他堅信,機遇無處不在,只要用心把握,就能開創未來。
香港回歸祖國初期,盧偉國獲委任為沙田區議員,服務沙田區直至2011年。初入區議會時,街坊對這位「專業人士」抱有疑慮,質疑工程師是否夠「貼地」。然而,憑藉真誠的服務態度,他逐漸贏得居民信任。「我會在節慶活動中表演色士風表演,吹奏《念親恩》等,讓街坊感到親切。」他笑說,音樂成為他與市民拉近距離的橋樑之一,而透過長年與街坊互動,盧偉國更深刻體會到地區服務的意義。
在盧偉國的從政歷程中,亦見證許多民生疾苦。其中最令他印象深刻的事,是一位新來港母親的遭遇。事主丈夫因癌症去世,未取得永久居民身份的她,卻要獨自撫養幼子,生活陷入困境。盧偉國最終成功協助她申請恩恤公屋,幫助她渡過難關。「這件事讓我明白,工程師不僅能建屋,更能用專業知識和熱誠,幫助市民解決實際困難。」這段經歷也更加堅定他服務社會的信念。
第八屆立法會選舉將於12月7日舉行,盧偉國呼籲香港市民團結一致,在選舉中踴躍投票,支持香港邁向新台階。「香港的多元與包容,讓我從天台男孩走到今天。我相信,只要我們齊心協力,香港定能迎來更美好的未來。」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