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以高教促經濟轉型 共築國際教育樞紐

2025-10-18 04:26:12 評論

隨着香港正積極發展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本地多所院校頻頻出手,透過購置物業擴充教研及宿舍空間,形成一股令人矚目的發展浪潮。這不僅反映香港高等教育實力雄厚、需求蓬勃,更標誌着香港正以創新思維與務實行動,全力推進國際專上教育樞紐建設,為經濟轉型與人才集聚注入強勁動能。香港院校應把握全球高等教育「東升西降」的歷史機遇,持續提升教學質量、科研創新與國際合作水平,強化香港高等教育品牌的國際影響力,吸引國際人才來港升學、發展、扎根,為香港與國家的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香港多所院校近期紛紛積極擴張,全速提升教研和宿舍空間,例如香港科技大學購入金鐘統一中心單位打造市區教學基地,香港都會大學斥資10億港元將酒店改建為學生宿舍MU88,香港大學更遠赴西班牙巴塞隆拿購置新大樓設立首個歐洲校區。

院校購置物業擴充空間,正是為了應對日益增長的教學與住宿需求,為提升教育質量與承載能力提供硬件保障。在最新公布的泰晤士高等教育2026年世界大學排名中,香港8所資助大學全數上榜且排名全線上升,其中5所穩居全球百強,更是首次有6所同時躋身世界前200名。這些佳績充分證明香港高等教育的國際認受性與卓越品質,尤其在教學聲譽、師生比例、國際化程度等指標上表現突出。與此同時,非本地學生人數由2022年約4.6萬人增至目前約7.9萬人,增幅逾七成,反映「留學香港」品牌吸引力和競爭力持續上升。

香港高等教育正從傳統的教學科研功能,拓展至帶動城市經濟發展與產業升級的重要力量。例如透過「城中學舍計劃」,特區政府拆牆鬆綁,鼓勵商廈及酒店改作學生、教職員宿舍,既緩解宿位短缺問題,亦為過剩商業樓宇提供新出路,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此舉不僅帶動建築、裝修、管理等相關行業發展,更透過吸引更多國際學生與學者來港,刺激本地消費與服務需求,形成「以教促產、以產興城」的良性循環。

在全球高等教育格局「東升西降」的趨勢下,香港院校不僅立足本地,更積極走向世界。港大購入巴塞隆拿大樓設立歐洲校區,科大商學院與哈薩克納扎爾巴耶夫大學合作開辦「2+2」課程,均是香港高等教育「出海」的典範。這些海外據點既是教學基地,更是吸引國際人才與資源的「中轉站」。透過設立海外校區或與當地夥伴合作辦學,香港院校能更有效融入當地教育生態,輸出課程設計、質量管理與品牌價值,提升國際影響力,長遠而言更有助吸引更多優秀學生、教授與研究人員認識香港、選擇香港。

展望未來,香港應加快北都大學城建設,深化政產學研合作,擴大國際生源網絡,同時強化質量監管;院校應積極配合特區政府政策,與特區政府及社會各界攜手並進,將國際專上教育樞紐與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的願景化為現實。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