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楊盈盈)就八所資助大學相繼上調2026/27學年非本地生學費,多名香港立法會議員表示,本港大學課程運作成本較高,按需適度調整學費在所難免。他們指,香港作為中西文化薈萃的國際城市,大學的國際化環境、學術自由及教學質素才是吸引海外人才的關鍵,低學費並非主要競爭優勢,不過亦可透過獎學金及支援學生在港兼職等措施,減輕優秀非本地生的經濟壓力。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朱國強說,八大在訂定非本地生學費時,主要考慮學科成本,認為香港「不可能也不應該與其他國際教育樞紐『鬥平』」,而應以教學質素、研究實力、國際化程度、院校聲譽及畢業生出路等方面進行良性競爭,吸引海外人才及尖子。
他認為,來港留學的成本不低,除學費外也要應付住宿與生活開支,為紓緩非本地生壓力,特區政府已推出城中學舍計劃,增加私人發展宿位,並設有「一帶一路獎學金」,以特定國家學生為對象,減輕到港求學的經濟負擔。他特別提到,早前政府亦放寬非本地生在港兼職,放寬了對工作時數及地點的限制,有助學生認識本地職場,鼓勵畢業後留港發展,並更有效補貼留學開支。
議員倡主動對接企業提供兼職
立法會議員郭玲麗指出,八大上調非本地生的學費是為應對營運成本上升及改善教學設施,以確保教學質素。她認為,香港的學術與文化優勢,以及未來發展空間,在吸引人才方面最具競爭力,而相比起學費,國際學生與家長最關注的始終是大學質素與社會安全等因素,香港於相關指標上表現領先。郭玲麗又建議,本港院校可主動與企業對接提供兼職空缺,增加校內職位(包括研究崗位),增加非本地學生獲聘用機會,亦可適時檢視獎學金計劃,及向有經濟困難者提供助學金,以吸引更多學生來港升學及長遠發展。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