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漢源
國際體育賽事轉播不僅僅涉及多部攝影機的拍攝,更重要的步驟是需要有效地將拍攝到的公用信號發送給全球觀眾。可以想像即使是單一項目,也必須將信號傳回自己的電視台播放。如果有多家外國電視台參與轉播,則需要建立一個小型轉播中心,這些都是主廣播機構需要進行的預備工作:主廣播機構除了要提供信號給這些外地電視台外,亦要協助他們進行採訪和信號回傳。此外,如果他們需要現場直播評述,也必須安排評述的位置。
對於大型綜合運動會,如奧運、亞運和世界盃,更需要協助來自全球各地的廣播機構。奧運會有超過200個轉播機構,各自有不同的需求,國際廣播中心(International Broadcasting Centre, IBC)便擔負着提供所有轉播服務的責任。最近,全運會主廣播機構CCTV在廣州舉辦了「廣播商會議」,討論粵港澳主辦全運會所提供的服務,並諮詢各地廣播電視台的需求,例如在IBC內需要多少空間、是否設立錄影廠、如何接收信號等。這些事前工作如果有充足的溝通和協調,對提高整個賽事及轉播的順暢程度可說是事半功倍。
本屆全運會分為4個賽區:廣州、深圳、香港和澳門,各自設有IBC接待前來的媒體電視台。來自各省市及地區接近1萬名運動員參賽,各地媒體機構會轉播大部分全運會的賽事,但也會集中報道本地代表選手。例如我們香港媒體就會特別關注香港隊的表現。在奧運會中,香港媒體會確保不漏掉任何香港選手的片段,但在全運會中,面對超過600名香港運動員,在有限的資源下,難免會有媒體現場覆蓋不及的賽事。因此,希望香港媒體能通力合作,盡早向大會申請最佳拍攝位置,力求不錯過屬於港隊的每個精彩瞬間。
科技的發展無疑對體育轉播帶來了巨大幫助,近兩屆奧運會的賽事內容已經上傳至雲端,媒體可通過互聯網專線下載賽事公用信號,這樣的成本遠低於使用衛星或光纖轉播,對資源較少的媒體尤為重要。今次的全運會同樣利用雲端服務將賽事信號分發給各電視台,無論身處何地,IBC都可以接收到大會38個賽事的公用信號。
全運會的廣播商會議遵循奧運會的模式,但召開時間較晚。奧運會通常會在兩年前召開國際廣播會議(Olympic World Broadcasters Meeting),而2028年洛杉磯奧運會的廣播會議將於2026年7月召開,讓廣播機構提前規劃如何轉播奧運。如果香港電視台能早日確定版權,也能更早地制定轉播計劃,便可以確保不錯過任何精彩瞬間,為觀眾帶來更卓越的觀看體驗。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