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黃子晉)中美貿易摩擦再度升溫,立法會議員、招商局港口副董事長嚴剛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美國近期基於301調查,對中國海事、物流及造船業實施歧視性港口費措施,此舉不僅違背國際貿易公平原則,更將對香港航運港口業帶來多重影響,特區政府必須積極應對,包括爭取加強與中央政府協調,保障香港船舶註冊、營運、租賃與航運融資業務;為業界提供實質支援等,他建議業界即時檢視合約與保險條款,啟動風險分擔機制,適度調整航線與船舶配置等,他呼籲各界共同努力,化挑戰為機遇,以持續鞏固香港的國際航運中心地位。
嚴剛倡政府與業界各施四策
嚴剛表示,美方近日針對中國相關船舶收取額外港口費等措施,將導致相關航運公司營運成本上升,據對大型內地和香港海運公司的調查,平均每年增加的費用達到數億美元,而且以後逐年增加,兩三年後,個別海運公司增加的費用每年達到十億美元以上。此外,美方的措施還引發在港船舶註冊外移、香港船舶的租金水準下滑等連鎖反應。短期內,船東面臨成本壓力,部分航線可能被迫改道或增加轉運;中期而言,可能導致香港船舶註冊數量減少、航運融資與保險條件收緊,以及港口吞吐量與相關服務收入下降,削弱香港作為區域航運樞紐的競爭力。
面對此一挑戰,嚴剛認為,特區政府應採取四大應對策略:一是加強與中央政府協調,善用《國際海運條例》等現有反制工具,保障香港船舶註冊、營運、租賃與航運融資業務。同時持續收集業界意見,與內地部門研商進一步對策,維護國家與香港業界權益;二是為業界提供實質支援,包括金融援助與流動性支持,協助企業緩解現金流壓力,降低匯兌風險,以及提供供應鏈重組與市場資訊支援,助力業界開拓多元化市場布局;三是深化與內地港口及航運機構合作,推動區域轉運安排,協助業界調整航線網絡,建立更具韌性的供應鏈體系;四是發揮香港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的軟實力,透過在港美資機構及商會網絡,向美國政府理性表達關注,施加影響。
嚴剛亦建議香港航運港口業界採取四大應對策略:一是即時檢視合約與保險條款,啟動風險分擔機制;二是適度調整航線與船舶配置;三是積極拓展加拿大、墨西哥、東南亞及歐洲等替代市場,增加轉運,分散風險;四是與金融機構協商彈性融資方案,加強外匯與利率風險管理。
「香港憑藉其獨特地位與專業服務能力,有能力與業界共同克服當前挑戰。」嚴剛呼籲各方理性溝通,維護國際航運市場的平穩與穩定,同時也相信香港航運業在特區政府與業界的共同努力下,能夠化挑戰為機遇,持續鞏固香港國際航運中心地位。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