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美國經濟風暴下的隱憂與轉機

2025-10-14 04:17:07 財經

黃偉棠 寰宇天瀜投資管理行政總裁、香港都會大學客席講師、註冊會計師、特許金融分析師

美國經濟正面臨多重壓力,政府停擺導致關鍵數據如通脹報告延遲發布,投資者轉向私人來源,放大市場波動。最新事件顯示,特朗普政府於10月宣布對中國加徵額外100%關稅,導致股市蒸發2萬億美元,供應鏈混亂加劇。勞動市場放緩跡象明顯,就業增長下滑,消費者對就業憂慮上升,卻與AI相關資本支出上漲形成對比,上行與下行力量並存。歷史上,類似保護主義措施曾導致全球貿易收縮逾兩成,美國國內產業如汽車業失業率飆升,如今重現風險。

中國在此背景下,出口持續強勁增長,貿易盈餘達千億美元水平,透過貨幣調整與多元化策略,鞏固對歐洲市場份額,展現韌性。整體而言,經濟彈性與脆弱並存,短期抑制投資意願,長期削弱生產力,特別在政治不穩與財政壓力加劇下,市場情緒更趨謹慎。停擺延長將模糊政策路徑,迫使企業延後決策。

需警惕美企或有連鎖反應

美國銀行業首當其衝,關稅引發通脹壓力可能推升利率,影響貸款需求,勞動市場疲軟減弱消費者信心,壞賬風險上升。缺乏官方數據,銀行評估信貸更依賴私人指標,增加成本。科技業面臨雙重打擊,AI投資熱潮支撐成長,企業擴大應用;但關稅抬高進口部件價格,如晶片與設備,擠壓利潤,尤其依賴全球供應鏈的公司。

中國國內科技企業受益,出口競爭力增強,市場份額擴大。另外,美國醫療保健業受移民限制與關稅影響,勞動力短缺推升人力成本,進口藥品價格上漲,影響醫院運營。汽車業供應商面臨部件關稅,成本上漲15%以上,大廠如福特(Ford)預測70億美元損失,供應鏈重組難度大。這些行業聯動效應強,科技資本支出或緩解部分衝擊,但整體脆弱性凸顯,需警惕連鎖反應。關稅扭曲資源配置,長期損害全球效率。

美聯儲應對與關稅雙刃劍的權衡

美聯儲局面臨兩難,經濟放緩信號如勞動市場降溫,促使考慮減息刺激成長,上次會議強調就業風險大於通脹。但特朗普政府高關稅可能引發輸入性通脹,核心物價上漲。雙刃劍效應明顯:關稅短期保護美國國內產業,卻長期削弱競爭力,1930年代類似政策導致貿易戰,經濟衰退加劇。最新威脅包括科技出口限制,進一步擾亂市場。處理之道在於靈活調整,美聯儲預期透過量化工具維持流動性,政府需漸進實施關稅,輔以豁免機制減輕衝擊。若過度寬鬆,可能助長資產泡沫;若收緊,又加劇衰退風險。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