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學家 宋清輝
2025年國慶長假期間,國際黃金市場再度吸引全球投資者目光。受地緣政治不確定性、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預期以及全球央行持續增持黃金等多重因素影響,國際金價一度突破每盎司4,000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在筆者看來,黃金兼具戰略資產與避險資產的雙重屬性,其長期上行趨勢再度得到強化。
在上述背景下,假期過後,A股市場迎來久違的「普漲」行情。10月9日,滬深三大股指集體高開,上證綜指、深證成指、創業板指分別上漲0.4%、0.53%、0.4%,其中創業板指盤中漲幅超過1%。有觀點認為,股市回暖或將分流黃金投資需求,使得金價面臨回調壓力。但從全球宏觀環境與資產配置邏輯來看,中國股市上漲並不會根本性削弱黃金的投資吸引力。相反,在當前複雜的國際經濟格局下,黃金與股市的投資邏輯正呈現出風險對沖型共存的新特徵。
從投資邏輯來看,黃金作為非負債資產,其價值並不依賴任何主權信用。當全球經濟周期處於轉折點、金融市場波動加劇時,黃金的避險錨屬性愈發突出。尤其在地緣衝突頻仍、貨幣政策分化、全球債務高企的背景下,黃金成為各類資金對沖系統性風險的首選資產。因此,即便中國股市出現階段性上漲,黃金的戰略地位也不會動搖。兩類資產在投資組合中承擔的功能完全不同。簡言之,股市代表風險收益型資產,而黃金代表防禦與保值型資產。
由此消彼長 變成共同穩定收益
傳統觀點認為,黃金與股市存在「此消彼長」的關係:股市上漲時資金流向風險資產,金價回落;反之,股市下跌時避險資金推高金價。但是,近年來這一規律正在弱化。全球投資者的資產配置理念更加多元化,機構投資者通常在組合中同時配置股票、債券、黃金等,以實現收益與風險的平衡。黃金的價值更多體現在長期分散風險與穩定收益上,而非短期投機。
與此同時,中國投資者結構的變化也使得黃金投資需求更加穩固。過去幾年,居民財富結構中實物資產佔比過高,而金融資產配置不足。隨着財富管理意識提升,配置黃金、基金、債券等多元資產的趨勢明顯增強。尤其是女性投資者和中年家庭用戶,更傾向於通過金飾、金條或黃金ETF等方式進行長期儲蓄與風險對沖。從市場數據看,2023年至今,中國黃金消費持續增長,黃金ETF持倉屢創新高。即便在A股反彈期間,黃金ETF仍保持淨流入,這表明投資者已不再將黃金視為單純的避險品,而是穩定資產配置的重要組成部分。
黃金與股票並存 建多元投資組合
從長期視角來看,當前中國投資者的資產配置正從單一資產向多元組合轉變。黃金與股票的並存,不僅是風險管理的需要,更是財富穩健增長的必然選擇。真正成功的投資,不在於追逐單一資產的短期漲跌,而在於通過多元化實現長期收益。因此,中國股市上漲並不意味着黃金投資需求會下降。相反,隨着財富管理理念的升級與全球經濟周期的波動加劇,黃金在中國投資者資產組合中的地位,可能會比以往更加重要。
作者為著名經濟學家,著有《中國韌性》。本欄逢周一刊出。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