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盧金榮 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
最新一批18間海內外重點企業落戶香港,涵蓋醫藥和文創科技等香港前沿發展領域。引入更多國際資金人才和先進理念技術,對準香港產業升級需要,為香港經濟帶來更大效益,推動更多發展新增長點,是本屆特區政府推動香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舉措和成果。國內國際重點企業落戶香港,進一步印證香港內聯外通的國際地位,是環球資本對香港發展前景投下的信心一票。未來,香港要更好調動重點企業的投資和產出效能,在生物醫藥和文創盛事等方面,攜手對接香港和內地重點項目,產生更強的龍頭集聚效應,將能提速推動香港經濟升級轉型。
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昨日公布第五批重點企業名單,涵蓋18間海內外公司,包括3家全球十大醫藥企業,分別是英國的葛蘭素史克(GSK)、瑞士的羅氏(Roche)及德國的默克(Merck)、內地社交平台「小紅書」,以及來自美國、結合創科的文創企業阜博集團(Vobile)等。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重點企業夥伴簽約儀式致辭時表示,新一批企業來自不同領域尖端產業,包括全球領先的醫藥企業、人工智能和新媒體等範疇,形容是重要的里程碑。
重點企業是不同產業中的重要典型企業,創造經濟效益的能力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和資源配置能力。今次新落戶香港的企業,都是行業中能對標世界一流水平的優質企業,在產品質量檔次和創新等方面,能夠持續提升香港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市場影響力。隨着新一批重點企業落戶香港,選擇落戶香港的企業總數增至183家,預計新一批企業將為香港額外帶來超過600億港元的投資,並創造約2.2萬個優質職位,足以顯示引進企業的巨大經濟效能。其為香港帶來的變革理念、世界級專業知識、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都為香港經濟和創新領域注入更強動能。
充分體現對國際企業吸引力
今次新一批重點企業落戶香港,海外企業佔比達四成,較此前批次大幅提升,充分體現香港對國際企業的吸引力。事實上,香港是國際金融和貿易中心,積極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是「雙循環」重要節點,作為「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既深度對接內地龐大市場,又緊密聯通全球資本網絡。單以資金看,香港資產及財富管理業務的管理資產總值去年已突破35萬億港元,僅資金流入量就逾7,000億元,同比增長81%,都顯示香港的金融貿易優勢,有力支撐重點企業的資金流動。近日香港在多項國際排名均上升,連同今次一批重點企業落戶香港,都印證了香港的國際競爭力和國際投資者對香港內聯外通的信心。
隨着全球高齡化加劇與醫療照護需求人口攀升,醫療產業已經逐漸成為全球新興產業。亞洲醫療產業中,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印尼和菲律賓等地的國際醫療發展各有面向,包括打造「亞洲醫療樞紐」、建立健康資料倉庫和電子醫療等。香港擁有高水平的醫療專業和高效率的醫療衞生體系,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亞洲最大的生物科技集資中心,兼具產、學、研、市場,以及資源、人才和管理規範等發展醫療產業的優勢。面向亞洲醫療產業競爭,今次一批落戶香港的重點企業,包括多家全球十大醫藥企業,連同其他多家海外知名醫藥企業落戶,這些國際重點醫療企業將進一步鞏固香港在臨床測試領域的優勢和醫療產業發展,打造香港醫療產業新增長點,強化香港在亞太區內的醫療領導角色。
協調企業對接重點發展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今次是香港首次迎來將科技與藝術和娛樂結合的文化及創意企業。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特區政府推出《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及《旅遊業發展藍圖2.0》,提出2034年文創產業增加值達2,000億港元、旅遊業增加值增至1,200億港元的目標,推動盛事經濟,促進香港緊貼「旅遊+文創」的世界大潮。國際重點科技文創企業落戶香港,將能更好引入更多創新文旅元素和意念,提升香港相關產業發展水平,為產業新增長點奠定基礎,打造更具活力的文旅生態圈。
生物醫藥是醫療健康產業的重點範疇,創新藥物投資已成為市場主題,未來可更好發揮在香港的國際重點企業優勢,在北部都會區設立醫療科技企業專項,集合各家重點企業所長,協調生物科技的重點技術、儀器、人員,加強海內外資源整合協作,形成完備的生物科技生產鏈,加快生物技術開發過程,對接國內國際兩個醫療市場。
落實香港「無處不旅遊」,加強盛事經濟效益,需要加強協調新落戶香港的國際科技文創重點企業與香港旅遊界、演藝界、創科界等的對接,讓這些重點企業的創新理念,結合香港業界攜手引進市場。今次是首次將文化創意科技領域企業納入引進範圍,未來繼續吸納更多相關重點企業落戶,有利香港進一步發揮中西文化薈萃和創新優勢,提升香港的文化影響力。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