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有片)揭秘九龍醫院廚房:一餐組合超200款

2025-10-12 10:01:44 香港

這個廚房,每餐要調製約1,400人的膳食,除了顧及味道,更要考慮食物的營養、質地,甚至用膳者的吞嚥能力,單是一頓午飯,要準備的膳食組合已超過200款。

這裏不是一般食肆或飯堂的廚房,這裏是九龍醫院的中央廚房。

照顧需要

九龍醫院中央廚房除了負責該院住院病人的膳食,其製備的食物也會供應給兩間鄰近醫院,即佛教醫院和眼科醫院的住院病人。

醫院管理局九龍中醫院聯網膳食經理黃綺雯表示,醫院現時的餐單以四星期為一個循環,餐單的設計會考慮病人不同臨床需要。

「我們主要考慮營養和食物的質地,每一餐需要有主食、肉和蔬菜。食物的配搭是否吸引和適合病人進食,也是重要考慮因素。」

「病人的宗教信仰或喜好也不可忽略,我們更會留意病人有否食物敏感或要戒口。」

組合繁多

計及三間醫院的住院病人,九龍醫院中央廚房每餐需準備約1,400份膳食,一日三餐,便要製作約4,200份。

黃綺雯以其中一天的午餐為例,單是炸魚、蒸魚柳等主菜便有13款,蔬菜有十款,部分蔬菜需要切絲,另有15款米飯、麵食等,製成超過200款不同的膳食組合,以配合病人所需。

當廚師煮好食物,廚房的員工便會分門別類,按每張餐票所列,準確地將不同食物放入不同病人的餐盤,然後放入餐車,分別派送予九龍醫院的住院病人,以及運往另外兩間醫院。

不斷演變

今年是九龍醫院100周年,2018年加入該院的黃綺雯,多年來見證中央廚房在處理膳食方面的演變。

她表示,中央廚房以往製餐較「家庭式」,以「大鑊飯」為正常餐,另有粥品或碎肉作為餵餐。

時至今日,為配合不同治療需要,病人餐單的種類更多,其中包括糖尿餐、低鹽餐、高蛋白質餐,院方也因應病人的吞嚥能力,加入切絲餐、碎餐、糊餐等。

為改善膳食質素,黃綺雯說,醫院會收集病人對膳食的意見,又會每年替換兩成餐單,以保持新鮮感,但替換前會徵詢不同部門,包括營養師和言語治療師的專業意見。

專業評估

其中,言語治療師會先評估新菜式的質地和食物大小,並考慮病人進食時所需要的口肌能力、協調能力和吞嚥能力,再建議是否將新菜式加入餐單,以及加入哪種餐單。

臨近節慶日子,醫院為住院病人準備的特別菜式,同樣需經言語治療師評估。

以今年中秋節準備的奶黃包為例,九龍醫院言語治療師周俊謙說,由於這款食品需要一定程度的咬合、咀嚼和口肌協調能力,所以只適合提供予進食正餐和軟餐的病人。

至於另一款特別菜式西米布甸,質地較軟,所需的咀嚼能力較低,除了進食正餐和軟餐的病人,也可供應給吃切絲餐、免治餐和軟滑餐的病人。

責任編輯: 張斐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