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主打動作武俠的內地遊戲《影之刃零》8月現身德國科隆國際遊戲展,試玩區被擠爆,深受全球玩家歡迎。曾參與該遊戲製作的香港武術指導梁博恩近日接受採訪,回顧遊戲動作設計,坦言香港武行勢微,期待功夫文化復興。

自幼與武行結緣 二十多年未受大傷
梁博恩與武行結緣甚早,46歲的他已在武行打拚二十多年。他經幼時體操隊教練推薦,自1999年參加無綫電視的武術藝員訓練班後,便從武師和替身起步入行。
做武行免不了受傷,梁博恩也不例外。他此前曾被木劍打到眼皮破開、眼角膜刮花,也曾被人壓到脫臼。梁博恩回憶說,自己受傷最嚴重的一次是在試位時被貨車輾到腳跟裂開,笑指自己「比較幸運」,從未受過大傷。
如今梁博恩逐步轉型,擔任武術指導,他曾在《一秒拳王》、《武替道》等多部電影擔任上述崗位,更兩次獲得中國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動作設計提名。

參與製作屬偶然 遊戲動作要「憑空想」
談起參與《影之刃零》製作的經歷,梁博恩坦言實屬偶然。當時他多年老友、同樣是資深武指的谷垣健治正負責該遊戲動作設計,有時谷垣健治抽不出身,梁博恩便會協助他負責部分工作。
梁博恩續說,在動捕室內,他需要按導演指定的兵器和打鬥風格,為不同角色設計動作。他回憶,《影之刃零》遊戲動捕中使用的武器種類豐富,當中包括類似血滴子等港片中的獨門兵器。而與電影拍攝不同,動捕通常只涉及兩人對打,多半不會有實際的接觸與碰撞,鏈條、鈎子等兵器的互動很多時候需要靠他「憑空想」來設計,最終出現的效果還必須真實、可信。而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相比片場,動捕室空間更小,如同身處一間「辦公室」。礙於環境限制,他設計每個動作都需要評估實現可能,如樓高能不能吊威亞、可不可以用彈床等等。


見證港片古裝到時裝 武行人才流失嚴重
香港武打片名聲在外,但近年卻鮮見港產武打片蹤影。梁博恩回憶,2000年前香港電影古裝題材火熱,「古裝一定有涉及打的」,甚至會不夠人而必須「去武術隊拉幾個學生來做武師」。然而,2000年後,觀眾口味慢慢轉向荷里活式槍戰、爆炸和警匪題材的時裝片,越來越少人來拍古裝片,以至於「現在香港的特技人或者武師,是有八至九成是不懂打古裝,亦都未拍過。」
武師沒片拍,看不到行業前景,武打行業人才流失嚴重。據梁博恩了解,如今香港前線真正活躍武師可能只有二三十人,年輕一代則更少。到真正開拍大片時,武行往往人手不足,甚至要聘請外國武師。
梁博恩憶述,自己曾在約十年前在武師公會開班教學,當時有二十多個學生來訓練,到現在留下工作「應該十個都沒有」。許多武行年輕人選擇轉去教體操或飛躍道,還有的則直接離開了武術行業去「揸車」。他苦笑解釋,因為「特技人一定要會開車」。

先讓功夫流行起來 動作片才會有人看
近年港產動作時裝片票房不似以往。梁博恩分析,無論港產片再好,也難以匹敵荷里活的預算和場景,香港動作片彷彿「迷失了方向」。
面對困境,梁博恩則指,將香港獨有的功夫和新元素結合、票房與口碑雙贏的《九龍城寨之圍城》是一大出路。而遊戲《影之刃零》也是同理,該遊戲將電影中的古裝武打招式轉化為遊戲內容,一樣大受歡迎。這些都證明傳統武術魅力不減,無論電影或遊戲,都能吸引觀眾。

要重振武打片,梁博恩表示,關鍵在於要先讓功夫文化流行起來。他以李小龍時代為例,指當時功夫熱潮帶動電影成功;而《葉問》熱映,也與詠春熱興起有關。「功夫不流行,你拍動作片都未必有人看」,他認為武術文化是觀眾基礎,必須先讓武術重回大眾視野,再以電影放大影響力,形成良性循環,如此才能讓香港武打片重現輝煌。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劉鴻霖 報道;視頻攝製:任青、韓秭一)
0 / 255